塔城腊普河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08-07-07 10:37:23

  从地图上看塔城版图,与相邻地区的各处分界线均为分水岭,最长的两条界限恰好就与金沙江水系和澜沧江水系的分水线重合。塔城全境,就是一个完整的腊普河流域水系的生态系统。海拔近四千米的高山雪线以下,合涓涓流水,汇成了一条万古奔流的大河,滋润着肥沃的大地,养育了万物生灵,塔城水乡的韵味,自然天成。

  腊普河流经海拔三千三百多米的高山草甸,由向西转而向东,便进入了塔城境内。流经川达、海尼、柯那,再到塔城。出塔城七公里到启别,随后由其宗小河口汇入万里长江,洋洋洒洒近八十公里贯穿塔城全境,一路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河上大大小小共二三十座桥,多为廊式结构,两边有围栏,上面盖着琉璃瓦或铁皮,刻有藏族传统雕饰,色彩艳丽而不失古朴。在桥上行走,可免日晒雨淋,故称为“风雨桥”。而腊普河上的每座“风雨桥”在承载了河上经年风雨和两岸交通的同时,也承载着当地传说的许多关于风月的其人其事。两岸山清水秀,杨柳依依。山雨初晴,炊烟落照之时,便有十足的江南乡村韵味。

  塔城村是镇政府所在地,坐落在腊普河西岸的山脚下,街上除了日用杂货铺外,大多是食馆,因为本地人大多家中有田地,而在街面上也有房,日子也就过得格外惬意。街面给人的最初感受是祥和,因为地方太小,大家彼此很快就熟悉了。一个极小的小镇,一条不长的街,居舍间有四季花果,周围山河一派锦绣,给人一种舒适和宁静。顺河而上约五公里的山崖下,河东距河面约五十米处,有迄今四五千年的新石器时代人类穴居的遗址,因该地名“戈登”,故称为戈登遗址,是迪庆州迄今为止发现的人类活动最早记录,说明了古代先民在塔城这个美丽丰饶的地方傍水而居,塔城的农耕文化发展与人类文明几乎同步。

  腊普河出了塔城就进入中下游的启别村,是塔城水稻粮食高产区。这里是勤劳聪明的纳西族聚居地,村民多沿河两岸居住,村庄多依山而建,傍水而居,河岸上杨柳依依,花木成林。在启别村正中,有一株据传树龄已经高达三千多年的银杏树,树高三十九米有余,被誉为“植物活化石”,至今依然枝叶茂盛,挺拔苍翠,方圆数里内皆可看到一木独秀,以王者之气度摇曳招风。从历史的角度来讲,三千年可以追溯到商朝,是华夏民族正文明开化的时期,至今已不知几经沧海桑田,桑田沧海。

  下游就到了腊普河的入江口,河水自此汇入金沙江,一路向东。地名称小河口,东面是吐蕃铁桥遗址,可惜几经战乱,已经被毁坏殆尽,只是留下了一个安放铁索的山洞和一些残缺的传说。因为其宗地处两地四县交界,占尽地利,附近居民大多来此做生意,经常有物资交易、商业往来,所以这里常年赶集,自发的成为集市,慢慢的也就建设成了一条与塔城镇相当的街道,集贸往来日渐繁荣。特殊的地理位置,创造了无限商机的同时也使这个地方的人文和观念时时走在时代的前沿。如今,这个古时的军事要地已逐渐成为商品社会的重要物资集散地,成为临水四县互相往来、相互通商的最大口岸。

  其宗西岸腊普河入江口正好在孤峰架岭的达摩山脚下,远望达摩山,只见山上有寺,红墙黄瓦,悬于崖壁,名叫达摩寺,寺内有达摩祖师洞。山上树木茂盛。每年四月传统转山节时,这里的杜鹃和山茶花开得最艳。

  腊普河两岸,自然村落星罗棋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身处其中,久之则让人忘却世俗纷扰的争斗,从而对香格里拉定义的自然生存理念有身临其境的体验。正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和铮

责任编辑:和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