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著名探险家黄效文先生 很早就听说过这个博学多才,在国际国内都享有盛名的黄效文先生,然而一次又一次与他失之交臂。就在今年春节期间,香格里拉还是一片北国风光,在这个银装素裹的日子里,我随州委副书记、副州长史宗恺踏雪前往纳帕海香港中国探险学会中甸中心拜访了黄效文先生。也许一切都是缘分,与他交谈你能感觉到博学多才的他曾经走过风雨飘摇的路,从他刚毅的目光和谈笑风生的脸上,感悟他对事业的执着追求,我们就这样不经意之间在他的会客厅里拉开了话匣子。 1981年作为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记者,黄效文第一次涉足云南迪庆的独克宗古镇,看着自然状态下的迪庆人民与大自然和谐而居,雪山比肩而峙,山脉起伏多姿,草原清新明亮,洁净的溪流翻卷着白玉般的浪花,从此一种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形象便时时刻刻地牵动着他的心。此后25年来他一直把迪庆香格里拉作为第二故乡,用跳动的快门记录下香格里拉的宝藏,并在三县开展保护滇金丝猴保存傈僳族文化、保护和研究高原濒危鸟类黑颈鹤、书松尼姑埯壁画和僧社修缮、太阳能示范村等一系列的自然和文化保护项目,为迪庆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黄效文是香港中国探险协会创始人,1988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成立以来,黄效文先生是唯一以探险家、作家、与摄影家三重身份任职于这本举世闻名世界级杂志的中国人。从1974年起,他就深入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用手中的镜头保护了许多正在遭受破坏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1985年,国家地理杂志探险队在黄效文先生的带领下,考察发现了中国长江的真正发源地。他的探险不只限于地理上的发现,还包括古迹保存、民族研究、动物保育、追踪盗猎、历史调查等等,像黑颈鹤、藏羚羊的调查与保护,西藏寺庙壁画建筑的再修复,都是探险界有目共睹的工作成就。他的著作和环保项目曾获得包括劳力士奖(Rolex Award)在内的多项国际性大奖的荣耀,1999年获得由远东经济评论(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所颁赠的创新奖(Innovation Award)、美国Lowell Thomas Travel Journalism Gold Award等奖项。他自己也被美国《时代杂志》选为“25位亚洲英雄”之一,并被誉为“中国成就最高的在生探险家”。 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他谈了在他眼中迪庆25年来的变化,以及如何协调旅游发展、文化自然多样性价值所在和环境保护的问题。黄效文首先回忆了25年前初识迪庆的情景。在1981年的时候,迪庆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都是鲜为人知的地方,除了国内和云南做摄影工作的人可能会知道之外,其他的也许没有人知道的。当时交通也没有现在这么方便,我们是坐公共汽车来的,要坐四天才能到。现在每天有五、六班飞机,很容易就能来到迪庆。这几年我经常在这里活动,也看到迪庆很大的改变。从某些方面来说,是詹姆斯·希尔顿给迪庆带来了好处,他把Shangri-la(香格里拉)这个名字给了迪庆,后人把它打到了国际和国内的头条新闻,因此有很多人前来观光,发现香格里拉这地方文化这么古老、风景这么漂亮。之后联合国也把“三江并流”世界自然文化遗产这么不容易得到的名誉赠送给了迪庆,使迪庆的知名度更加提高。香格里拉的旅游发展从最初的几万人,发展到每年几百万人那么多。在这么小小的一个地方,一到周末,一到长假期,便全都是游客。以前在迪庆到处可以看到穿着自己的民族服装的居民,现在变得要是穿民族服装都是去表演的,或者是宾馆服务员和一些部门的领导。从文化特性来说,我认为也不能把它完全保留成以前那种状况之下,现代旅游对一个地方文化的冲击,怎么来协调,怎么做一个平衡,这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课题。香格里拉这个地方,它变化太快,几乎所有的规划都跟不上它的变化,外来的游客你也不能挡住人家不让来。像藏戏原来都是一些老人家在做,现在为了抢救这些文化遗产,都是一些年轻人在学,水平当然就拉低了。有的事情你不能完全完整地保护好,至少要能够把它记录好。所以,我想到我20多年前拍的一些照片,现在重新拿出来我都觉得它更有历史价值。 目前,我们在香格里拉设立了迪庆中探民族文化与保护中心,在中心周围一些地区选择保护自然和文化的项目点,在这些边远的地方,文化跟自然是很接近的,两者之间相辅相成,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就迪庆而言,这里随便一个山沟都是宝,在过去这里也是我国一个重要的木材产地,那么在现在这种保护森林资源的大前提下,怎样有规律地去采伐,保护好自然环境呢?外国在处理这个事情的时候,不是说不能采伐,它是有季节性,有一个限度。你不能说只是靠门票收得很贵,它是一个世界遗产,你就不能说要付多少钱才能进去,还是说你能从规划上有一部分是谁都能进去看。另外在时间性上,比方对那些喜欢摄影的人,早上7点到9点收费相对要贵得多,下午5到7点钟,人比较少的时候,就留给那些喜欢安静的人。你可以用收费和时间配合,来达到没有这么多人数的冲击。现在中国有些人有条件,不一定非要把假期堆放到全国性的假期上才来旅游,这些人来才是真正的度假。要不只是旺季来你就接待不了,房子也住不了,吃饭也吃不好,到了其它季节,全部酒店都空着,没有人住。那么我们就建原生态的住房,而不是一昧的去建设一些高档宾馆,让来到这里的客人真正体会到香格里拉的精髓,这些方面的问题还需要各方面的领导和旅游管理的人坐下来好好商量,否则一个好好的名号和自然文化遗产,一年比一年的价值减低,那你不如不要给它这个名号,给它这个名号等于宣判它的死刑,那是不行的。 对于文化多样性,迪庆不仅仅具备藏族文化,因为迪庆处在内地和藏区的缓冲带,境内共有26种民族,藏、傈僳、纳西等10个世居民族创造了以藏文化为主的多民族文化。藏传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多宗教,多教派并存,和谐相处,东西文化荟萃,南北文化交融。在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迪庆各民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美不胜收的歌舞节庆,被誉为民族文化的"聚宝盆",而且自然条件也十分好。这些东西不能就这样把它放置在香格里拉,怎样把这些东西给推出去,我认为,迪庆应该面向东南亚市场,加大在该市场的宣传力度,把游客引进来,夏季迪庆完全可以作为一个避暑胜地,冬季也有很大的发展余地,我们中心将在纳帕海建设一个观鸟站,这在国际上是有很大潜力的市场,把它作为迪庆冬季旅游的的重点项目推出去,然后在我们的引导下,把有特点的村寨中的特色开发出来,建立非赢利性的民居住宅,让游客真正参与到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中来。就像今年的欢乐香巴拉民俗活动展演,在州府香格里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让更多的外来游客感受靠了一次民俗活动的大洗礼。然而香格里拉毕竟是一个高原的城市,如果我们的表演仅局限于自己表演给自己看,或者只是让一部分游客看到,那么这种宣传促销就必须利用春节这一时间空挡,将五个艺术之乡的演员送到昆明、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让更多都市的人从迪庆悠扬的弦子声,豪放的热巴舞,欢快的阿卡巴拉,令人振奋的阿尺木刮,荡气回肠的尼西情舞中去感悟迪庆香格里拉前进的足音。这样不仅将民俗歌舞向沿海城市渗透,更主要的是让所有参加演出的农村演员开阔了视野,增加了民族自豪感,从自己表演的歌舞声中,从观众热烈的掌声中,领悟到自己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虽然做这些事需要花许多的钱,但是这钱花的值得,这一来不仅将迪庆香格里拉宣传到各地,同时也让这些农村演员改变一些落后的生产观念,这才是最重要的。 黄效文还告诉记者,他将把自己在世界各地考察及研究活动中搜集到的罕见的旧作、古籍、民族文物、工艺品、服饰及物品,以及拍摄到的图片、录象片段等物品带到香格里拉,并在这里建设“中国探险史展览馆”、“摄影在中国”、“民族多样性展览馆”来展出,让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游客分享中国文化及自然多样性和香港中国探险学会从事探索多年的成果。(李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