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奕迅和陈珊妮 ? 五月天 部分获奖名单 最佳女歌手:陈珊妮 最佳男歌手:周杰伦 最佳乐团:五月天 最佳专辑:陈奕迅 《不想放手》 最佳新人:卢广仲 20年了,“金曲奖”这台老机器,昨日在台湾蹒跚走过第20个年头,当年写了七八页信给宋楚瑜催生金曲奖的蔡琴没有出席,当今华语乐坛当之无愧的人气天王周杰伦也没有出席,此外那些颁奖典礼上熟悉的脸孔——王力宏、蔡依林……都没有出席,第20个年头的“金曲奖”怎敌得过真金白银的诱惑?此外,创作才女张悬之前来沪宣传新专辑时曾表示,以往觉得是指标性的东西,到现在发觉可信度很低,她未明指是讲“金曲奖”,但任谁也能猜出个中滋味。看来,对于圈中各人而言,这个游戏已经变得不那么好玩,连主持人陶子也想要撂下话筒走人。 看今年的榜单,普通话类重要奖项被非主流艺人瓜分,卢广仲没能如愿摘五金,“裸体弹琴”,但也乐得在台上大喊请大家吃早餐;陈珊妮梅开二度再“封后”。这样的音乐没有盗版商愿意盗、也没人急着下载,缘何仍然只停留在“小众”的尴尬?当然,奖项上的大赢家仍然是周杰伦——缺席的“歌王”,这对于金曲奖或者曾如此在乎这个奖项的他自己而言,可能都是一种尴尬。 周杰伦未到场仍成大赢家 缺席“金曲奖”,周杰伦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从第12届到第16届,踌躇满志的周杰伦曾带着外婆一起亲临现场等待喜悦,最终却失望而归。自第17届大奖上空手而归后,周杰伦便一直缺席至今,今年的理由是,参加在江苏举行的大型晚会。尽管如此,入围8项大奖的他仍然得到“年度歌曲”、“最佳音乐录影带”等奖项,更首次获颁“歌王”称号,完成个人奖项在金曲奖上的拿奖大满贯。早在缺席2007年第18届“金曲奖”时,周杰伦就曾公开炮轰对组委会的不满,“金曲奖现在只是一个无聊的游戏,规则更是模糊不清。”并号召歌迷不用理会奖项结果。如果说周杰伦当初的缺席是以自己的人气地位向主办方或者评委示威的话,他无疑是成功的——去年他成为金曲奖历史上首位横跨“演奏类”和“流行类”拿奖的艺人,今年又荣耀成为“歌王”,却不知如此结果,是否会让这位小天王明年抽空出席颁奖典礼? 宅男卢广仲获陈奕迅邀歌 虽说奖项上稍逊周杰伦一筹,但卢广仲无疑是昨天最风光的艺人,拿下“最佳新人”和“最佳作曲”两项大奖的他忍不住手舞足蹈,他兴奋地说,“爸爸妈妈我上电视了!”并表示要请其他所有入围“最佳新人”的艺人吃早餐,又说出口头禅,“大家要记得吃早餐,吃早餐是一种Rock & Roll的Style!”不仅如此,连香港歌神陈奕迅在拿下“最佳专辑”奖后也表示,“我很少很仔细听别的歌手的专辑,但有一张专辑是我2008年的最佳专辑——卢广仲的《100种生活》。”并当场向这位新晋才子邀歌。尽管卢广仲的作品曾导致内地、香港乐评人和卢广仲的老板钟成虎之间的骂战,因为卢广仲咬字不清、唱功不佳,甚至表现得像非专业歌手,但卢广仲表示,“听音乐本来就是很主观,大家都会选择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而我希望是以一种乐观的方式。” 卢广仲得意忘形 梁静茹首次携男友公开亮相 评论 礼崩乐坏?只想听音乐 李皖 ???? 2001年,认识了女孩虫子。我35岁,她20岁,我们相识在错误的时间。此时,我早已渐离台湾音乐而去,历经了中国摇滚、欧美摇滚、英伦民谣、老布鲁斯、爵士乐、电子舞曲等各种痴迷阶段,正一头扎进先锋实验音乐和世界各地的民歌海洋中畅游,而虫子,还陶醉在台湾歌手的浅斟低唱之中。 虫子这孩子挺神奇,她对台湾校园民歌如数家珍。我算了算,这些歌曲流行时,她还没出生呢! 显然话不投机。但虫子对我的CD收藏产生了好奇,认识没两天,吵着要到我家里看一看。对着我那一墙的CD,她的双眼真像是要流出蜜来。哇,《乱弹》,经典!哇,南方二重唱《太阳恋爱了》,经典!哇,陈建年《海洋》,这个你也有啊,经典,真是经典……然后,她对我已经蒙尘多年的录音带也投去了艳羡的目光——里面有不少久已消失在历史中的华语八十年代旧作。 我问虫子,凭什么说这些专辑经典?虫子答,得了金曲奖啊。 后来通过虫子,我结识了她那个小圈子。说小圈子,也还真不小,来自全国各地,足有数百人之众,年龄都跟她差不多,都痴迷台湾音乐。通过网上几个BBS,他们成天讨论校园民歌、金曲奖,许多人对金曲奖如数家诊,历年榜单就像印在脑子里一样。而榜单上的作品,全像盖上了经典的钢印,确证无疑,熠熠发亮。 金曲奖诞生于1990年。正是台湾专辑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暗地流行的第二年。当时在大学校园、闹市街头,出现了许多以复制台湾专辑为营生的小店、小贩,它们用索尼、TDK等空白带翻录,用复印店出来的质量低劣的黑糊糊封面,使普通人一时还不知晓的王杰、姜育恒、张雨生弄得名动校园,席卷了大城市几乎所有的新潮青年! 金曲奖当然不知晓,它是如此的生逢其时。正是在这个以短缺为特征的,又热爱、又饥渴的地下市场培育下,数以百万的大陆乐迷每年从电台短波追踪它,从音乐杂志的零星报道传播和背诵它。以1990年为界,当年15岁到25岁的歌迷,都是金曲奖忠实的孩子。也就是说,1965年至1975年出生的这上千万人,是金曲奖引领下台湾歌曲的热心听众。 从1990到2009年,整整20年,台湾歌坛的重要人物、优秀作品,许多是通过金曲奖,让人们最早获知了它们的存在。1990年的郑智化,1991年的刘铮、黄小琥、曾淑勤,1992年的林强、许景淳,1993年的《葬心》、凡人二重唱,1994年的《恋恋风尘》,1995年的张宇,1997年的蔡振南、熊天平、彭佳慧,1998年的“乱弹”组合、陶喆,1999年的《树枝孤鸟》、顺子、林晓培,2000年的陈建年、雷光夏、杨乃文、纪晓君、蜕变后的范晓萱,2001年的周杰伦、五月天、孙燕姿,2002年的交工乐队、王宏恩、2003年的刘劭希,2004年的林俊杰、秀兰玛雅,2005年的《临暗》、生祥与瓦窑坑3、陈珊妮《后来我们都哭了》,2006年的拜金小姐、董事长乐团、胡德夫《匆匆》,2007年的“苏打绿”、昊恩家家、《美丽心民谣》,2008年的依拜维吉、萧贺硕……随着金曲奖,我们心目中的优秀歌手名单越来越长,我们心目中的经典音乐版图越来越大,金曲奖像一个导航员,对于台湾这些年出现的佳作,它有什么重大的遗漏吗?肯定有,但从总体上看,它最终几乎没什么遗漏。 20年了,金曲奖向来有灵敏的嗅觉,非凡的判断力。不是事后追认,而是在歌手开口的第一腔,即给它以明确的肯定。上面提到的大部分人物,从郑智化到周杰伦,莫不如此。跟随着金曲奖,听众不仅获知每一年的新生事物,还同时获知一种标准,一种权威判断;像是以群体的姿态,表达着每一年关于台湾音乐的最受人关注的音乐批评。 2007年,我认识了男孩阿庆,他热爱经典,就像当年的虫子。一开始我不知道,直到通信数十封后,才猛然意识到在年龄上我或可以当他的父亲。最近一封信,阿庆谈到了四分之一个世纪之前的薛岳:“听到《失去联络》里的间奏,满天黄金般的星光浮现……而其他地方铺陈或者乍现急转的弦乐,还是让我想喊:‘这是金子般的激情呀!’……全是潇洒,全是歌唱,薛岳的嗓子又干净又漂亮又有年轻人的肌体力道。可他深情起来,又是俯身盘旋冲天的大鸟,咏叹调。” 金曲奖最有价值的,就是那一行行寻找着经典、提示着经典的榜单。在这个众人一起唱衰、CD即将死亡的日子,音乐不死;在众多秀场将一个个颁奖礼都化作商业走秀,将一座座奖杯都化作狗屎的年代,标准不死;而一届届金曲奖之后,又有一代代新歌迷成长起来,对好音乐的爱好不死。我们总觉得时代变化太快,天翻地覆,礼崩乐坏,却不知在地底下,真理与美的大河奔流,一直未变。(来源:东方早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