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欲结束严肃拘谨的形式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09-06-10 09:18:33

赵忠祥 上世纪70年代末进入《新闻联播》,是第一代主播

罗京 上世纪80年代初进入《新闻联播》,是第二代主播的代表人物

  昨日,就在罗京逝世几天后,著名媒体人喻国明教授透露:《新闻联播》月内或稍后一点时间将做大调整。但记者采访后发现,大变脸具体什么时候启动?如何改变?目前仍是个谜,只不过之前记者在成都采访李瑞英时,她曾明确说,《新闻联播》中“播新闻”的方式将会保留,至少在最近几年是不可能被“说新闻”取代的。

  要变

  新闻节目要大调整

  昨日,成都媒体报道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喻国明在接受该媒体采访时表示,在中国的电视节目中,《新闻联播》是最具官方色彩、政府形象的节目,反映中国主流审美观和价值观,但在过往时间里也存在着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紧张有余的问题。“罗京作为《新闻联播》的播音,他已经做得很好了,但他也承受了很大的角色压力,节目的要求让他必须不苟言笑。实际上,我们现在也明白,一个代表主流价值观的节目也可以做得亲民一点,而这个改变实际上早就在落实,央视对此也是比较急迫的。据我了解,央视这个月或稍后一点时间会对包括《新闻联播》在内的很多新闻节目做出大的调整,从基本面来看,这是央视十多年来最大的调整。《新闻联播》会继续体现中国主流社会的基本价值观,但在表现形式会更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我们需要举重若轻,与老百姓更贴近,这实际上也反映出社会发展和多元化的特点。”

  如何变

  播新闻暂不会被取代

  《新闻联播》自1978年正式创办以来,从编排形式到播音员阵容、播报方式都逐渐固定,形成了庄重、严谨、权威、字正腔圆的整体风格和品位。而这种整体风格和品位首先是从主持人的腔调、语气、着装、姿势、神情传递出去的。当《新闻联播》要变脸的消息一出,很多人都猜测《新闻联播》的大变脸可能从主持人开始,原先那种很严肃的新闻播报方式也许会有所改变。

  昨日,带着诸多问题,记者拨通了央视新闻中心的电话,由于是周末,接电话的工作人员表示“不清楚”改版一事。但对方表示,央视的新闻节目一直都在朝着跟观众贴近的方向努力、改进。变得更亲民是必然的。

海霞 2007年12月,与李梓萌、康辉、郭志坚先后成为《新闻联播》主播

康辉、李梓萌 2006年6月5日在《新闻联播》中惊鸿一现

  虽然从官方没有获得任何改版的信息,但在上月中旬,《新闻联播》主持人李瑞英在成都某所大学讲座时,针对学生提出“《新闻联播》何时可以变成‘说新闻’”的提问曾专门进行了解释。李瑞英表示,“‘说新闻’与‘播新闻’的争论不是现在才提出来的,大家也无数次的讨论过,但是《新闻联播》的主持人并不是表现个人的窗口,这是为亿万观众传递信息、人生观、价值观的窗口,因此,‘播新闻’的形式并不过时,是不会被‘说新闻’取代的。”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展江曾表示,“《新闻联播》收视率下滑,老百姓不满意,中央电视台不满意,上级主管部门也不会满意。”“随着时代发展,市场经济越来越成为主流,这种形势下,《新闻联播》不变不行。”其实,《新闻联播》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在变,悄悄地变。

  《新闻联播》的前身是1976年7月1日试办的《全国电视新闻联播》节目。1978年1月1日起,《新闻联播》正式打出栏目名称字幕,播出时间20分钟。1980年,播出时间增加到30分钟。从1982年报道“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始,中央授权《新闻联播》比其他媒体提前一天独家发布重要新闻。《新闻联播》超越了新闻栏目的一般意义。

  1996年1月1日,《新闻联播》由录播改为直播。

  2006年,在当年的全国两会上,来自浙江树人大学的教授、政协委员叶宏明提出了“让《新闻联播》换换人”的提案,建议央视引入竞争机制,吸收新鲜血液,推陈出新。”提案一出,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在这样的呼声下,2006年6月5日的《新闻联播》中出现了两张新面孔———康辉与李梓萌。两位新主播的亮相一石激起千层浪,成为第二天几乎所有媒体的头条,甚至有网友表示这是个历史性的时刻,但是,这次“改革”浅尝辄止,6月5日之后又恢复老面孔。

  2007年12月,海霞、李梓萌、康辉、郭志坚先后走上了新闻联播的主播台,这是《新闻联播》十年来第一次如此密集起用新人。新面孔带来了新气息,观众对他们的评价也很有趣:“李梓萌年轻有活力,形象又好,是大家心目中最美丽的央视主持人”“海霞很有亲合力,具有东方韵味的漂亮”,郭志坚甚至被称为是“最帅男主播”。

  近期,一个已经证实的消息称,广电总局建议央视建立《新闻联播》评价体系,接受来自各方的评价。(来源:重庆晨报)

责任编辑:鲍江平(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