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贝日记》:有关纪念,无关救赎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09-04-28 15:17:01

  第59届德国电影颁奖礼(又称“劳拉奖”)于当地时间24日在柏林举行,中、德、法合拍片《拉贝日记》一口气夺得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服装设计及最佳美术共4个奖项。

  “四月是个残忍的季节”,继4月22日《南京!南京!》公映后,《拉贝日记》也将于4月29日国内公映,两部电影让艾略特的诗句,仿佛找到了回应。《南京!南京!》和《拉贝日记》的镜头对准了同一人物,他就是在南京大屠杀期间建立国际安全区,保护了25万普通百姓的德国人约翰·拉贝。同一年度公映的两部电影不约而同地“发现”了一个中国人并不熟悉的人物,是一种巧合还是一种必然?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疑问。

  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影视作品并不多,而且各有不同程度的局限性。多年来国内都有一种声音,呼唤能有一部既真实反映史实又能为全球观众所理解的电影作品出现,并为此给出了参照的榜样——《辛德勒的名单》。这部被誉为“作为电影史上永恒的光辉而存在”的经典电影,讲述了二战期间德国企业家辛德勒保护1200名犹太人免遭法西斯杀害的真实历史事件。《拉贝日记》在德国上映时引起强烈反响,人们不是在技术层面讨论电影的好坏,而是惊讶于通过拉贝知道了历史上有南京大屠杀这一惨绝人寰的事件——《拉贝日记》实现了它最本真的愿望。在世界电影潮流注重表现人性和进行历史反思时,曾拯救过数十万生命的拉贝,被再次用来拯救现代人所具备的共同病症——麻木与遗忘。

  尽管《拉贝日记》中也有救赎主题——良心受到撼动的日本军官,在知道日军将要摧毁安全区的时候,将消息通报给了拉贝。但电影重点并不在此,电影中日本军官的身份十分含糊,其“告密”诱因并没有展开讲述,因此救赎主题在电影中只起到了点缀作用。包括之前同类题材的电影,事关救赎的描写多流于表面,且转化突兀、没有说服力,可见,在如此巨大的悲剧面前,除非有真实的记载和个例,才能够为救赎行为提供剖解的平台。

  所以,《拉贝日记》是一部有关纪念而无关救赎的电影,它最重要的使命是唤起更多人对那段悲剧的关注,纪念在大屠杀中死去的同胞,纪念那些曾经在艰难时刻帮助过我们的人。在目前日本右翼势力还在否定南京大屠杀,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对此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想以救赎的角度拍摄南京大屠杀,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还需要时间慢慢将罪恶洗涤,等待沉睡良知的苏醒。(来源:东方早报)

责任编辑:鲍江平(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