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时刻 马宏亮 人有三急,如厕为大。 吃饭可以没餐厅,解手不能没厕所。除非穿越到原始社会,否则,又有谁愿意在大庭广众之下“公开解手”“阳光操作”,自觉提高随地大小便的“透明度”“满意度”呢? 据悉,正常人每天如厕七八次,一年约2500次。可以十二分肯定地说,厕所是使用人口最多、使用频率最高的基础设施。但世界上仍有24亿人如厕难、如厕环境差,露天排便的,也数以亿计。“厕所革命”的空间十分广阔,任务十分艰巨。 上厕所,不仅是生理的需要,也是文明的需要。有厕可上、有好厕可上,不仅是个人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要。 2001年,包括我国在内的30多个国家,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厕所峰会。几千年来一直难登“大雅之堂”的厕所问题,像经济、贸易、文化一样登上顶级议事厅,受到广泛关注。2013年,第67届联合国大会将11月19日定为“世界厕所日”,倡导人人享有卫生、安全、舒适的如厕环境。 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我国高度重视“厕所革命”,一方面,把“厕所革命”作为提升城市品质的务实之举;另一方面,把“厕所革命”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以旅游厕所为例,自2015年实施“厕所革命”以来,3年新建、改扩建6.8万座,今后3年还将新建、改扩建6.4万座,既解内急之急,又解内急之难,更解内急之忧。 然而,媒体调查发现,叫好又叫座的“厕所革命”,却在有的地方“变了味”“走了样”。比如,山西省娄烦县,就涌现出一大批没墙没顶、裸露在外的蹲便器“尬厕”,有的村20来户人家,却修了八九十个蹲坑,户均四五个,如起厕来大有“脚踏两个坑”的优越感、获得感。厕所里面固然少不了蹲便器,但摆个蹲便器是不是就可以代表厕所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这种只有蹲便器的“厕所”,充其量也只是烂尾厕所、穿着皇帝新衣的厕所、脱了裤子放屁的厕所。与其在蹲便器上露天作业开展形式主义大小便,还不如直接随地大小便那么痛快、那么高效。 这不是真正的“厕所革命”,而是人为的“厕所短命”。那些看上去很美的“半拉子”厕所,根本无法使用,不但解不了内急,反而让外人着急。如果像当地官方回应的那样,修厕所差钱,那么,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漫山遍野十里厕所,“户均四五个”,修那么多干嘛?这不是明摆着烧钱么? 小厕所,大民生。 “厕所革命”来不得半点马虎的手脚,容不下丝毫虚假的沙子。有关部门应当好好查一查,“尬厕”的头号玩家是谁,他们是为了砸金蛋,还是为了套补贴?是为了挣表现,还是为了捞政绩?(潘德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