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气当心“情绪中暑”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2-06-27 14:11:26

  有关研究显示,在炎热的夏季,普通人群中约有16%的人会出现情绪、心境和行为的异常,人容易情绪失控,频繁发生摩擦或争执的现象,这就是“心理中暑”,医学心理上称为“夏季情感障碍”。专家提醒,高温天气要主动调节情绪,注意充分休息多喝水。如果焦虑情绪比较严重,就需及时求助心理咨询师。

  夏季来临,许多人变得脾气不好、焦躁不安、情绪不稳、失眠等。各大医院的精神心理科焦虑症病人增多,脾气大、失眠、情绪波动的症状明显加重。有关研究显示,在炎热的夏季,普通人群中会出现情绪、心境和行为的异常,人容易情绪失控,频繁发生摩擦或争执的现象,这就是“心理中暑”,医学心理上称为“夏季情感障碍”。

  高温天气易引发人群焦虑

  山东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王松波解释说,精神心理疾病其实与天气有一定关系。人的情绪与外界环境有密切联系,一般来说,低温环境有利于人的精神稳定,一旦温度上升的变化幅度增大后,人的精神、情绪就会产生波动,不仅给人带来身体上的不适应,还会对人的心理和情绪产生负面影响,以致出现情绪烦躁、爱发脾气、记忆力下降等现象。

  从临床来看,较为阴冷的冬季,阳光少,抑郁症患者会比平时多一些;而高温酷热的夏季,焦虑症的患者则明显增多,患者往往入睡困难或者睡眠浅,而情绪上则往往表现为爱发脾气,常因微不足道的小事与他人争吵。排除这些精神“敏感人群”,即使是健康人群,在高温天气也会感觉脾气见长。

  夏季约有 16%的人会“情绪中暑”

  据统计,在正常人群中,约有16%的人在夏季会发生“情绪中暑”。尤其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气象条件对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的影响就明显增强,“焦虑”的比例都会急剧上升。许多人因天气炎热而食欲减退,加之出汗增多,人体电解质代谢出现障碍,就会影响到大脑神经活动,常常表现为情绪焦虑烦躁,脾气急火气大,甚至对任何事都缺乏兴趣。有些人还会对工作和学习厌倦、记忆力减退、整日昏昏欲睡等。即使人们本身所处环境并不热,也因外界强光线产生烦躁情绪。此外,夏季昼长夜短,蚊虫干扰,气候炎热,影响安睡,使睡眠质量下降,容易引发疲劳,也是诱发“情绪”中暑的重要原因。

  专家介绍说,当感觉有以下症状出现时,实际上你就已经情绪中暑了:一是情绪烦躁,常会由于微不足道的小事,与家人或同事闹意见,而自己则觉得内心烘热,头脑糊涂,不能安下心来思考问题,经常丢三落四忘掉事情;二是心境低落,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觉得日子过得没劲,对同事和家人缺乏热情,此种情况清晨稍好,下午变坏,晚上更甚;三是行为古怪,常会固执地重复一些生活中的简单动作。

  调节心理,学会及时发泄负面情绪

  心理专家认为,造成“情绪中暑”,表面上看是由于天气变化,气温升高,造成情绪波动,其实,归根结底是由于人体对于外界的适应性差而造成的,因此,预防“情绪中暑”,需要生理和心理双管齐下。

  防止情绪中暑,心理调节是最重要的。北京神经精神疾病研究治疗中心主任刘良芳说, “心静自然凉”虽然说是一种自我暗示,但从心理的角度来说,确实有用,越是天热,遇事越要心平气和。当情绪烦躁不安时,可以想象自己遨游于冰山雪峰或寒冷刺骨的呼啸北风中,以忘却热浪袭击降低心理热度。调节自己的情绪,还可选择去做运动,比如游泳,又比如在凉风习习的傍晚,去江边湖畔散散步。在心烦意乱时可以听听轻音乐,做10分钟的“心情放松操”,或找朋友倾诉烦恼,以转移负面情绪。

  调整饮食起居,让身体主动适应气候的变化。要进行物理降温,让房间通风,适时补充水分,充分休息。在炎热的高温环境中,应尽可能地增加休息时间,并注意饮食调整,增加营养,重视夏季的养生之道,如及时补充水分和维生素,多喝绿豆汤和稀粥。多喝水可排出“痛苦荷尔蒙”。肾上腺素通常被称为“痛苦荷尔蒙”,它同毒物一样也可以排出体外,方法之一就是多喝水。

  另外,充足的睡眠也有助避免“情绪中暑”症状的发生。有研究还表明,情绪烦躁、焦躁不安时,应多吃含钙、磷丰富的食物,如大豆、牛奶、鲜橙、花生、菠菜、栗子、葡萄、鸡肉、土豆、蛋类。(丽芬 中新网)

责任编辑:鲍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