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女性“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不过,要问还有什么阴影笼罩在所有女人的心头,那便是生孩子了。 最近,有一则微博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你知道吗?人体最多只能承受45(单位)的疼痛。但在分娩时,一个女人承受的痛却高达57(单位)。这种痛相当于20根骨头同时骨折!男孩们,你们不仅现在要爱妈妈,以后也要好好爱老婆!”短短两天,这条微博被转了十几万次。在人们赞叹伟大母爱的同时,这种惊悚的说法也吓着了很多年轻女性。那么,疼痛到底有多少等级?生孩子究竟有多痛呢? 这种说法可能是网友“创造”的 “妈妈太伟大了!”“为母亲们的忍耐能力赞一个!”……在新浪微博上,无数网友被母爱的伟大所感动,然而,生过孩子的女人却纷纷质疑。“没有那么痛,再这么误导下去,就没有人敢自己生孩子啦!”“分娩再痛,也不是不能忍受的。这是自然赋予人类的一种经历,无需过分渲染。”也有的女网友看了之后留下五个字:“我不敢生了。” “母亲分娩疼痛是57,人体所能承受的疼痛是45”的说法的确吸引眼球,但是这样的说法有科学依据吗?近日,科学松鼠会成员、科普写手薄三郎在果壳网上撰文说,“很遗憾,搜索网络、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的数据库,都没有找到这方面的文献。换句话说,人体所能承受的疼痛限度与分娩疼痛的数值,很可能是一次网络上的以讹传讹,并无确凿的医学证据或研究作支持。” “在国际和国内都没有这样的评价体系。”南京市鼓楼医院镇痛科主任林建表示,这种说法可能是网友自己“创造”的。林建主任说起了一个经典笑话,“人的疼痛分为12级,被蚊子咬了是1级痛,女人生孩子是第12级痛,请问13级痛是什么?就是女人正在生孩子时被蚊子咬了一口。”专家指出,这条微博的目的其实是要让男人疼爱身边的另一半,但是从科学上不大说得通。 断20根骨头和断2根痛感差不多 林建主任说,关于疼痛的等级,目前还没有一个可以评价的体系。“它不像体温,用温度计就能量出来。在临床上,都是以病人主观描述为主,医生根据病人的描述进行客观判断。” 上世纪70年代,加拿大学者麦吉尔创造了一种用于说明疼痛性质强度的评价方法,被称为“麦吉尔疼痛问卷”。林建主任说,现在一般用的是一种简便方法,叫做“视觉模拟评分法”,只需用“痛尺”衡量。“痛尺”其实就是一根标有0到10数字的标尺,0表示没有疼痛,而10是最痛的一级。在测量疼痛时,让病人在尺上标出能代表自己疼痛程度的相应位置。“一般来说,7级以下是中等的疼痛。但疼痛感终究还是病人的主观评价。有的人刚入院时说自己肚子痛,指到7;但跟她聊聊,心理放松了,再指就到6了。”林建说,医生会找一个中间的参考标准,其中一项就是对睡眠的影响,如果痛得睡不着了,这样的疼痛就达到了6到7级。 而如微博上所说,20根骨头同时折断,这样的疼痛能达到几级呢?专家说,这个还没有一个量化的标准,不过,20根骨头同时折断,痛感其实和2根骨头折断差不多。专家表示,目前还没有仪器可以测量疼痛。但是英国科研人员目前正在开发利用脑部扫描来测量一个人真实疼痛程度的方法。 先进技术能有效降低分娩痛感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加上影视剧多年来过于惊悚的渲染,“生子犹如过鬼门关”的观念至今仍在一些人心中根深蒂固。然而这也无可厚非,本来分娩过程就是伴随剧烈疼痛的过程。生孩子究竟有多痛?南京市妇幼保健院麻醉门诊专家赵丽萍说,如果将疼痛分为10级,那么分娩特别是初产妇的分娩,疼痛可达到8到9级,甚至有产妇认为可达到10级疼痛。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麻醉科的专家介绍说,现在生孩子的多是80后,很多人还会因生产时心理压力过大造成难产。专家指出,对分娩疼痛的恐惧,使很多人宁愿选择剖腹产来逃避痛苦,这也是为什么我国的剖腹产率位于世界第一的原因之一。 其实,医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带来了新的选择。过去,人们担心生产时使用麻醉会给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但是随着医学的进步,创伤小、效果好的分娩镇痛技术越来越成熟。南京市妇幼保健院麻醉科主任沈晓凤说,事实上,女性如果生产条件好,配合采用一种叫做“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技术,就能将产妇生产的痛感降到0至2级,当然这和人自身的耐受能力也有一定的关系。 沈主任说,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分娩镇痛率为90%以上,我国仅仅为1%,而且多在大城市当中采用。 “三叉神经痛”比生孩子更甚 那么还有比生孩子更痛的吗?南京鼓楼医院镇痛科主任林建说,“三叉神经痛”(一种发生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神经痛)是医学界公认的神经系统中最痛苦、最顽固、治疗最困难的一种疾病,被公认为 “天下第一痛”,有“不死的癌症”之称。三叉神经痛是中枢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普通人群发病率高达千分之二,40岁以后多发病,女性多于男性,比例约为3∶2。 除其发作时剧烈疼痛难以忍受外,这种病症还有“一触即发”的特点,因此很多患者终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怕碰到“扳机点”而引发疼痛。此外,生孩子并不是持续性的疼痛,而三叉神经痛由于难治愈,有的患者每天都有一种生不如死的感觉。(中新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