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廷机,明朝福建泉州晋江人,历任南京吏部右侍郎、礼部右侍郎、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李廷机受皇帝赏识,入内阁。李廷机少时家贫,长成后,以教书糊口,生活十分清苦;后来做了宰相,刚正不阿,操守廉洁,生活仍如一介寒士,交游或有馈赠,一概谢绝。
李廷机为政以“清、慎、勤”著称,在他的家乡泉州,流传有一段李相国三鞭划界建相府的佳话。据说,李廷机做宰相后,万历皇帝钦赐他在家乡建造一座相府。诏书上说,让他骑马加鞭三次,让马跑到什么地方,就是他建造相府的范围。不难想象,这当是一座规模十分宏大的府第。但是,李相国奉旨后却是寝食不安,坐卧不宁。他反复寻思:如果遵旨建造相府,必然要占用大片民田,贻害家乡百姓,但是,圣旨已下,不容违忤,真是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是好。
这日,听说李相国要在乡里圈地建相府,众人赶快来到各自的田头,提心吊胆,静静等候。
没多久,相府家丁牵着一匹白马,慢慢走来,把马拴在树干上。李相国手持一根细细长长的马鞭走来,跨上马背。一个家丁赶忙趋前,正要解开拴马的绳子,李相国挥手阻止了他。乡民面面相觑,心中疑惑。只见李廷机轻轻地扬起马鞭,往马背上抽了三下,那拴着的白马嘶叫了几声,腾跃没几步,就被马绳拖住,跑不出去了。
正在乡民惊疑不解的时候,只见李廷机从容地从马背上跳了下来,走向乡民,郑重地宣布:遵照皇上旨意,已经策马三鞭,马所到的地方,就是相府建造的范围了。乡民们这才恍然大悟,心上的大石头顿时落了下来。直至相府落成,朝廷派遣专使前来宣慰,使臣看到李廷机新建的相府竟然只是一座普通民宅,觉得很是奇怪。后来,专使问知底细,深为感动,回朝如实奏闻。于是,李相国“三鞭划界建相府”之事,朝野上下一时传为佳话,泉州民间更是世代相传。相府所在地也被乡人称为“贤相里”,一直保留至今。
李廷机为人正直严苛,为官清廉,《明史·李廷机传》记载:“廷机遇事有执,尤廉洁,帝知之。然性刻深,亦颇偏愎,不谙大体。”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李廷机屡遭权奸攻击,杜门不出,在一座破庙里住了整整五年,写了一百多封辞呈,万历皇帝未批,最后李廷机自己辞官归里,回福建老家了。李廷机回到家乡后,身无长物,生活经常难以自给。他曾经发誓,不使身后家有余粟余帛,连累君父子孙。他有一首诗《除夕》,写道:“柴米油盐酱醋茶,七般都在别人家。老妻问我明朝事,叉手后园看梅花。”李廷机身为宰相,辞官后却是两袖清风,一贫如洗,在穷困潦倒中病逝。他死后,赐赠少保头衔,谥“文节”。
(本文摘选自图书《画说廉政》)
(来源:山西省图书馆宣传推广部)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