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铸牢中华魂 青春向未来

丹增绛钦获初中组一等奖。

迪庆香格里拉中学 演讲者:丹增绛钦 指导老师:尹华玉

今天,当我站在这里,雪山的风正穿越七十二年的时空,将祖父的呼唤送到我的耳畔——他长眠在西藏昌都的草原下,而他的故事,正在新时代少年的血脉中苏醒。

让我们把时钟拨回1949年的春天。在迪庆州德钦县大水塘的千年古柳下,年轻的祖父紧握共产党人的手:“您说的新世界,我们藏家人真能走进去吗?”“不是走进去,是亲手建起来!”那一刻,藏族青年庄严立下誓言:“我愿做雪山上的第一缕阳光,照亮同胞的幸福路!”

西藏解放前夕的某个寒夜,一支特殊的队伍正穿越浪拉山垭口。牦牛驮着的不是茶叶,而是奔向新生活的希望;马铃铛的脆响里,藏着“民族团结”的密码。年轻的祖父接受任务,化身成“行走的情报站”。在跟随帮达多吉走进中南海时,这个曾经的农奴之子,用结茧的手抚摸着汉白玉栏杆说:“拉索!农奴的脊梁终于挺起来了!”

但历史的道路总有荆棘。1969年那个血色黎明,叛乱分子的火把映红了边坝的天空。被吊在经幡柱上的祖父,在被推下悬崖的瞬间,他的呼喊震落了山鹰的羽毛:“红旗在,我就在!”

而这跨越时空的接力从未中断——去年夏天那个暴雨夜,我和同学吉康丁争在泥泞中狂奔。两位迷路遇险的汉族老人,就像当年祖父遇到的解放军伤员一样需要帮助。“阿佳(奶奶),抓紧我的手!”我用校服撑起天空,直到救护车的蓝光刺破雨幕。在被授予“香格里拉见义勇为少年”时,我忽然听见祖父的声音:“好孩子,你接住了我当年没来得及传递的糌粑袋。”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的青春注定要回答两个问题:如何让先辈用生命点亮的火炬永不熄灭?如何使雪域高原的每粒青稞都饱含团结的芬芳?

答案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当彝族老师在黑板写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时,粉笔灰落在我课本上的形状,和当年柳树下的阳光一样明亮;当全校齐诵“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时,分明是万千先烈在云端与我们同声歌唱!

而今,茶马古道的马蹄声,已化作复兴号穿越隧道的轰鸣;祖父那盏酥油灯照亮的《共同纲领》,正在我们的电子屏幕上焕发新生;时代赋予我们新生,少年强则国强,青春最美的模样,就是让中华魂在血脉中奔腾不息!

让我们以青春之名宣誓:做新时代的“铸魂人”,让民族团结之花绽放在雪山之巅,让复兴之火燃烧在红土高原!让我们用信仰之光照亮前行的道路,共同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篇章!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

--> 2025-04-23 1 1 迪庆日报 content_50674.html 1 铸牢中华魂 青春向未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