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生死救援传大爱 见义勇为显担当

黄晓丽

寒冬已过,春日的暖阳洒向雪域高原,冰雪初融的春风中,一封饱含热泪的感谢信被送至香格里拉市融媒体中心与迪庆州消防支队战勤保障站。信中,受助家庭用质朴的文字,还原了发生在2024年一个惊心动魄的夜晚,当死神逼近时,两位一线工作者用果敢与善意托举起四条生命的希望的感人故事。

夜色中的生命接力

时间回溯到2024年那一天傍晚,香格里拉市某路的宁静被刺耳的撞击声打破,一家四口在散步途中突遭车祸,均不同程度受伤,情况十分紧急。由于事发地偏远,天色已暗,来往行人、车辆少之又少,刚加完班的香格里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迪姬竹玛经过现场,没有丝毫犹豫,立即停车展开临时救援。黑暗中,看到伤者一家都处于垂直落差数米的陡坡下,她当机立断毅然冲下陡坡,一边安抚濒临崩溃的家属,一边拨通了救援电话,为他们简单处理伤口,直到救援人员赶到,所有伤者送医后才离开。

迪庆州消防支队战勤保障站雷剑锋在休假散步时,同样偶遇了这场车祸,及时参与救援,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将伤势较为严重的伤者迅速送往医院。回想当时,雷剑锋只有一个念头:希望能快点,再快一点。抵达医院后,雷剑锋还协助医护人员将伤者送进急救室,并默默垫付了医疗费才悄然离开。

在平凡中绽放的耀眼光芒

据了解,这已不是迪姬竹玛第一次参与突发事件救援。2024年3月的一天,她看到一位60岁左右的老人奄奄一息地躺在地上,眼前的景象让迪姬竹玛心中一紧,她顾不上多想,迅速冷静下来,第一时间掏出手机拨打了报警电话和120急救电话,随后对老人进行简单的急救处理,并帮忙寻找老人家属。由于天气寒冷,她脱下自己的衣服为老人盖上,陪伴在老人身边,随时监测老人身体情况等待专业救援。

这份勇敢和热心源自良好家风的熏陶也来自作为媒体人的社会责任与职业担当。在融媒体中心工作9年来,她既用镜头记录城市发展,也持续关注社会正义,制作过2000余件新闻作品,先后被评为香格里拉市“先进个人”、全州“最美新闻工作者”、香格里拉市融媒体中心“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

“00”后的雷剑锋来自维西县塔城镇一个普通家庭,自2021年加入消防队伍以来,他始终坚守初心,勤奋努力、积极向上、乐于助人,也总是主动承担各项任务,无论是灭火救援还是战勤保障,他都一丝不苟,认真对待,因此被队员们称为“小雷锋”。“在我们队伍里,他年龄可能偏小,但是他随叫随到,事事都是冲在第一。”战勤保障消防站特勤站副站长张朝云说。

4年的消防生涯中,雷剑锋参与救援20余次,参加过4次自然灾害救援、2次省级后勤比武,在2023年的比赛项目中夺得桂冠,被评为省级后勤装备岗位优秀个人。

初心如始彰显青年作为

经过数月治疗,受到救助的家庭四处打听才寻找到了当晚的“救命恩人”,迪姬竹玛多次婉拒谢礼,只时常在微信中关注询问伤者的恢复情况,而归队后的雷剑锋也没有向任何人提起自己救人的事情,直到几个月后,家属带着锦旗和感谢信来到支队,他的善举才被大家知道。

一位是心怀炬火的新闻记者,一位是冲锋在前的消防勇士,当被问及为何冒险相救时,他们的回答惊人一致:“我们只是做了每个香格里拉人都会做的事。”

正如两封感谢信中写到的:“在我们看来,您不仅仅是传播新闻的媒体人,更是发现美、创造美、传播和实践真善美,弘扬香格里拉真善美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的人。”“您是一位普通而又不普通的消防战士,不普通的是您在没有任何‘现场作战’指挥员指挥的情况下毅然决然保全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诠释了消防指战员风姿该有的样子。”

在这个“扶不扶”仍成话题的时代,迪姬竹玛和雷剑峰用行动诠释了答案。他们既能在工作中恪尽职守,更能在危难时伸出援手,这样的责任、奉献、担当,正是新时代青年应有的珍贵品格。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

--> 2025-03-25 1 1 迪庆日报 content_50117.html 1 生死救援传大爱 见义勇为显担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