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在建水乘坐小火车

李跃平

感受滇南最美的乡愁之旅,你一定不能错过建水古城的小火车。趁着去团山村探游,我决定去坐一趟小火车,去欣赏一条铁路串联的风景和古迹,去体验云南铁路史上一段最值得骄傲的精彩传奇。

一大早,我们就从酒店出发前往临安站,那是小火车的起点。这段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铁路线是先期开通的,连接古城至团山,有临安、双龙桥、乡会桥和团山四个站点,沿途的油菜花和玫瑰花田、绿色时光隧道等,是建水古城旅游的一条黄金线路。

清晨,阳光洒在建水古城的青石板路上,仿佛为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离开车的时间还早,正好适合妻子随意地闲逛,拍照。临安站处处都是风景,拍照是不需要刻意选景的,任意的一个橙黄色的火车头,或一段发亮的铁轨,都是绝妙的背景。随着汽笛的长鸣,我带着对滇南乡愁的向往,踏上了建水古城的铁路线,开始了一段难忘的旅程。

我们火急火燎地上了车。木质的车厢与老式的电风扇交织出一段旧日的时光。车厢内,我旁边坐着一位来自重庆的老人,已经80岁了,他独自旅行。川渝不分家,算是半个老乡。我们就开始交流起来。他说,你看这优雅的壁灯,飘逸的白纱窗,就让人生出一股浓浓的旧日情怀。我望了他一眼,脸上洋溢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敬仰。

小火车响起长长的汽笛,车缓缓启动,沿途的风景如画。油菜花和玫瑰花田交织成一片色彩斑斓的海洋,让人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列车员详细地介绍着建水火车的历史和沿途的景点故事,我对这条铁路线有了更深的了解。

重庆老乡多次来建水坐小火车。我问其原因,他说,小火车线路两侧的景色随四季而异,春天嫩黄的油菜花生机勃勃、夏天碧绿的秧苗满眼青翠、秋天金黄的稻谷传递着丰收的喜悦、冬天波光粼粼的水田在沉静中孕育着新的希望,农田里的水果一年四季不断,鸟语花香。在这里你可以闻着泥土的芬芳,也能把最新鲜的味道留在嘴里。多么热爱生活的老乡,让我肃然起敬。

建水小火车,沿途的站点都有停靠的时间,大概有半个小时,为的是让游客拍照,让你记住百年寸轨黄金线悠久光辉的历程。在我与重庆老乡的闲聊中,双龙桥站到了。双龙桥站是由临安站上车后的第一站,这座多孔连拱桥,因以塌冲、泸江两条河汇合在一起,而得名“双龙”。重庆老乡了解双龙桥的历史,他说,双龙桥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当时只是在泸江上建三孔石桥,后因泸江、塌冲河水泛滥,河床逐渐加宽,三孔小桥独居河中,不能横贯两岸,当地官民续建十四孔,与原建的三孔桥首尾相连,雁齿蝉联、合为一体,故又称“十七孔桥”。

双龙桥为我国造桥史上极为珍贵的杰作,桥中有两座飞檐式阁楼,楼中有楼,桥楼相映,为云南省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的一座多孔石拱桥,享有“滇南大观楼”之誉,它见证了建水人民的智慧和勇气,桥上的飞檐式阁楼与河水相映成趣,让人流连忘返。虽然未能亲眼看见夕阳斜照下的双龙桥美景,但眼前的景象已经足够让人陶醉。

走在几百年后闪着耀眼光芒的青石板路上,双龙桥绝非浪得虚名。它不仅是建水历史的见证者,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难怪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曾在《仪态万千的我国古代桥梁》专著中,把建水双龙桥列入全国最著名的10余座古桥代表作之中,可见双龙桥的历史价值。

双龙桥最美的时刻是在夕阳斜照里,然而停留时间有限,我们没有看到金光穿洞的奇观, 当我们拍完照,重新回到车上,沿泸江河而行,到达经过了精心设计的乡会桥火车站。这是一座法式建筑,有西式的门窗和装饰,又有中式木构架和大坡屋顶,而且色彩的融合、墙壁的斑驳,体现着一种红河民族工业自觉走出封闭的勇气与骨气。

这座法式建筑融合了中西方的元素,展现了一种独特的艺术美感。站房的色彩融合与墙壁的斑驳,仿佛在诉说着红河民族工业的历史与变迁。应该说,每座站房独特的建筑风格都有一种特殊的历史沧桑感,都堪称艺术珍品,特别适合拍照。凡到过此地的人,都会从不同角度摄影留念,而不管哪个角度拍摄出来的作品,都美轮美奂,这是其他建筑物无法媲美的。

这条中国最早自己修建的铁路,运行速度最慢的铁路,修筑时间最长的铁路,让我有了全新的、人文式、流动型的独特感悟。 当我们最终抵达终点站团山,游览完古村即将返程的时候,我站在火车站的月台上,回望这段旅程,创造了众多奇迹的铁路和小火车,不仅串联了建水的风景和古迹,更串联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虽然岁月已成往事,但铁路和小火车依然承载着建水人民的希望和梦想,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

--> 2025-03-20 1 1 迪庆日报 content_50049.html 1 在建水乘坐小火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