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里只玛
行走在迪庆高原,处处可见团结和谐的美丽画卷。春季,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带着一批又一批幼苗,持续开展植树活动;夏季,海拔4500米的虫草山上,志愿服务队为牧民送去最新的政策和理论知识,并做好后勤服务保障;秋季,在独克宗古城,八方游客与当地群众一同跳起锅庄;冬季,纳帕海国际重要湿地越冬候鸟或飞翔或驻足,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里自然风光旖旎,各民族在长期的交往中形成了深厚的友谊,共同守护着这片和谐美好的家园,共同推动着经济社会发展。
培根铸魂 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每天傍晚,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的广场上,各族群众欢聚一堂跳起广场舞。不同的舞蹈动作在这里和谐交融,共同绘就了民族团结这个最大的同心圆。
香格里拉市建塘镇金龙社区主任杨永兴说,近年来,金龙社区充分利用独克宗文化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以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在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一块纪念碑静静矗立,标记着80多年前红二、六军团长征进入香格里拉市(原中甸县)的第一站。在迪庆红军长征博物馆,收藏、陈列和展示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迪庆的故事,全面展示了红军在迪庆谱写的一段民族团结、军民融合的光辉历史。在金江镇兴隆村姚家大院流传的“一条棉被”的故事,见证了红军与群众之间的深厚情谊。如今,老百姓依托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推动乡村发展,让红色文化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近年来,迪庆州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鲜明主线,依托高原牧区流动党校,将党的创新理论带到高原牧区。各级宣讲团成员走进田间地头,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国两会精神,共话农村新发展。依托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搭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平台,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歌舞展演、非遗传承展示等系列活动。每年举办迪庆州民族团结进步月系列活动,积极推行“互联网+民族团结”等方式,在全社会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使“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五个认同”深深扎根于各族群众心中。2023年启动实施“润心工程”,推进“枝繁干壮”工程,3年共实施民族文化项目42个,有力促进了民族文化保护传承,推动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交融互鉴、创新发展。
思想引领 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藏历新年”,洋溢着浓郁的民族风情;“赛马节”,展现着豪迈的气概;傈僳族“阔时节”,充满独特的魅力;纳西族“二月八”,如同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彝族“火把节”,熊熊火焰照亮了夜空……
通过这些节日,各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逐渐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互嵌式和谐发展的民族关系,铸就了民族团结和谐的精神命脉,共同构筑起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下转第二版)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