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在史来贺故居前

赵秀坡

“铁将军”把门,天蓝色的对开铁门夹杂着斑斑锈迹。驻足小院前观望,铁门一米多宽,一人多高,两边的柱、墙上泛白的水泥见证着岁月的沧桑。门头上横着一块钢牌,上面7个红色大字格外醒目:史来贺同志故居。

没错,这就是曾经9次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的史来贺同志的故居,位于河南省新乡市七里营镇刘庄村。由刘庄村西口进入,沿着主干道向前走,在村中央池塘的东边,这栋红砖灰瓦的两层小楼掩映在绿树丛中,朴实无华,与后面光鲜艳丽的别墅群格格不入。

铁门右上方有一块银底红字的匾额,上面是对史来贺同志故居的简介:“……第一代新村于1976年4月5日开始建设,1981年10月全部竣工。其间,全村男女老少白天种棉粮,夜晚加班盖楼房……史来贺同志全家最后一户搬进新房……”寥寥数语,再现了史来贺带领刘庄人民发扬愚公移山精神,齐心协力建新房的情景,他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不搞特殊化的高风亮节在此得以鲜明体现。作为一村之长,史来贺完全能让自家的住宅优于普通百姓,但他没有这样做。史来贺故居与东边邻居的楼房一模一样,没有丝毫特殊之处,默默无语,庄严肃穆。

透过铁门缝隙往里看,院子里的梨树、山楂树、石榴树默默伫立着,它们有幸见证主人在这座院子里的日常生活,陪伴主人度过一个个春夏秋冬。

1976年4月,史来贺在村苹果园召开了由党员、干部参加的秘密会议。正是在这次会议上,大家一致决定盖集体新村。从此,“愚公”史来贺带领刘庄人民白天种棉粮,晚上盖新房;晴天制毛坯,雨天粉内墙。没有节假日,没有劳务费,没有建筑队,砖瓦自己烧,木材自己种。

有一次,史来贺在参加建房劳动时突发疾病,被送到当地医院治疗未果,后又连夜被送到郑州市医院抢救才转危为安。事后,家人及村民纷纷劝他要多休息,史来贺却若无其事地说:“活着干,死了算!”在史来贺精神的感染下,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经过6年多的浴血奋战,终于建好了1400间双层朝阳楼房。首批新房建好后,大家一致请求史来贺先搬进去住,史来贺斩钉截铁地说:“群众中谁住房困难谁先搬!”就这样,一直到新房全部建成后,史来贺一家才搬进眼前的这座小院。

“当干部不能怕吃亏,不能怕出力,共产党员的称号不是索取,而是奉献。”史来贺离开我们已经20年,但他的声音至今仍振聋发聩。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

--> 2025-03-13 1 1 迪庆日报 content_49945.html 1 在史来贺故居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