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我与《简·爱》的情缘

第一次读《简·爱》,是在我小学三年级的暑假。小舅妈送给我一套少儿版的世界名著,厚厚的一摞,那是我第一次接触真正意义上的文学作品。那个夏天,姥姥家的每个角落都有我捧着书认真阅读的小身影。读到最后,我发现最喜欢的竟是《简·爱》。

小简·爱失去父母后,被舅舅收养,可舅妈不喜欢她。舅舅去世后,她受到了来自舅妈的孩子们的各种鄙视和欺凌,她都忍了下来,唯一的抵抗就是拿一本书,躲在窗帘后的窗台上,偷偷读。她说:“假如你避免不了,就得去忍受,不能忍受命中注定要忍受的事情,就是软弱和愚蠢的表现。”

那时,我总觉得自己和简·爱的身影仿佛重合在了一起。不同的是,我有视我如掌上明珠的父母,还有疼我爱我的舅妈和亲人们。虽然家里日子过得拮据,但因为被爱包围着,我比简·爱要幸福快乐得多。

读高三时,因为身体原因,我休学了两个月。那段时间,我除了复习各科知识刷各种卷子,就是读《简·爱》。简·爱在教会学校里饿着肚子努力学习的场景,时刻鞭策着我,让我明白无论人生处于何种境遇,都要努力,努力才是人生的全部意义。

第三次读《简·爱》是我生女儿那年。可能一时无法适应身边多了个需要我时时关注的小小人儿,我的生活总是处于一种手忙脚乱的状态。我每天最常做的事就是看着熟睡的女儿落泪。好友来看我时,为我的迅速消瘦感到揪心。她告诉我不要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孩子身上,鼓励我做点自己愿意做的事,转移一下注意力,比如读读书。

于是在照顾孩子的间隙,我又捧起了《简·爱》。这一次,简·爱告诉我,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不要依附别人,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我们能靠的永远只有自己,需要一直努力塑造自己的独立人格。她说:“无论你身在何处,无论你身份如何,你都有权利追求幸福。”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身上的执着和坚韧,是我所欠缺的。

也许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将简·爱视为了人生榜样。

罗曼罗兰曾说过,“世界上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我想这句话特别适合简·爱,她就是这种活得特别通透的英雄。

年少时读不懂简·爱的爱情。一度无法理解她离开罗切斯特时的坚决,直到懂了她的这句话,她说:“要自爱,不要把全身心的爱、灵魂和力量,作为礼物慷慨给予,浪费在不需要和受轻视的地方。”她离开,一半因为他的欺骗,另一半因为他的不懂珍惜。很久以后,简·爱得知男人为了在火灾中救妻子,失去了双眼和一条手臂,她再一次被罗切斯特的善良和担当打动,重新回到了他身边,两个人终于拥有了理想中的幸福婚姻。

真正的爱情应该是精神上的共鸣,真正的幸福应该源自于内心的满足。她说:“爱是一场博弈,必须保持永远和对方不分伯仲、势均力敌,才能长此以往地相依相惜。”我深以为然。

这些年,我迷上了读《简·爱》。她让我懂得了人生在世,只有活成自己的靠山,才能接得住生活的所有磨难。内心足够强大,是终生幸福的开始。

张晓杰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

--> 2025-01-10 1 1 迪庆日报 content_48772.html 1 我与《简·爱》的情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