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融事关大家的养老“钱袋子”,是老有颐养的“硬支柱”。近日,九部门发文明确了养老金融发展的“规划图”,助力中国式养老事业,服务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图”指明了哪些着力点?如何更好满足养老需求、守护夕阳红?
加力布局
养老金融迎来发展机遇
12月16日,中信银行宣布与中国老龄协会在京签署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其中一项内容是:组织老年人养老金融需求调查。
这是金融机构加速挖掘养老金融业务增长点的一个缩影。
如何满足不同阶段、不同人群的养老金融需求?怎样拓宽银发经济融资渠道?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九部门发布《关于金融支持中国式养老事业 服务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从支持不同人群养老金融需求、拓宽银发经济融资渠道、健全金融保障体系、夯实金融服务基础、构建长效机制等五方面提出16项重点举措。
“意见明确了养老金融发展的‘规划图’和着力点。”西南财经大学中国保险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完颜瑞云说,近年来,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带动银发经济快速发展,也产生了较大的金融需求。作为“五篇大文章”之一的养老金融,正逐渐成为金融机构新的业务增长点。
工行组建养老金融部,明确推动养老金融发展的行动方案;农行推出“农银养老”服务品牌,组建银发客群专属服务团队;中行成立养老金融中心,全面布局养老金金融、养老个人金融、养老产业金融等领域;建行成立养老金融领导小组,打造“住房租赁+养老”的特色发展道路……面对养老金融这篇大文章,越来越多金融机构着手布局,组建专门机构,制定明确目标。
紧扣需求
金融支持养老产业方向更明确
在金融助力下,养老产业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夕阳事业”正快速崛起为“朝阳产业”。
建行石狮分行公司业务部总经理林大力告诉记者,今年4月,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从五省试点扩至全国,越来越多的老年产品制造企业得到支持,还有很多公益型、普惠型的养老服务机构也从中受益。对于符合要求的贷款,中国人民银行可按贷款本金的100%予以低成本资金支持,大大降低养老领域的融资成本。
有机构测算,我国银发经济规模在7万亿元左右,到2035年有望达到30万亿元左右。此次意见紧扣老年人的需求,金融支持银发经济的方向得到进一步明确——
一些城里的老年人喜欢“下乡养老”,享受田园乐趣。意见提出支持乡村旅居式养老服务,从而让更多乡村接住“银发流量”。一些老人腿脚不太灵活,需要对其生活空间进行适老化改造。意见明确加大对老年用品和服务供给、养老基础设施建设和适老化改造、智能助老设备设计研发等信贷支持。
银发经济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多地加快布局银发经济产业园区。意见鼓励金融机构为银发经济产业园区企业提供融资融智服务……
除了信贷等间接融资,意见提出加大银发经济直接融资支持力度,拓展多元化资金来源渠道。
补齐短板
构建养老金融发展长效机制
根据意见,到2028年,我国养老金融体系基本建立。面对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养老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在产品研发创新、养老财务规划、投顾能力等方面,仍有不少短板要补。
自12月15日起,个人养老金制度从36个先行城市(地区)推开至全国。这意味着个人养老金制度发展迈出重要一步,也使得金融机构加紧推进个人养老金相关金融产品扩容工作。
“个人养老金在全国推开之后,金融机构迎来政策机遇期。商业银行、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正发挥各自专长,创新产品服务,满足客户个性化深层次需求。”兴业银行上海分行零售金融部副总经理孙黎斌说。
在构建养老金融发展长效机制方面,此次意见提出一系列举措:运用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养老领域信贷投放,加强对相关产品的监管,落实好养老金融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等。
新华社记者 任军 吴雨 桑彤
据新华社北京12月24日电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