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杨洪程
50年前,命运将他安排在穷乡僻壤,掀开了生命进行曲的序章。年少时,梦断求学路,但他依然胸怀理想,矢志奋斗;步入中年,他负重前行,拼命奔跑在追梦路上……他就是“参王”赵才华!
高山难锁少年志
50年前的一个深夜,一个男孩“哇哇”哭喊着来到世界——维西傈僳族自治县维登乡北甸村新宝厂村民小组。其父亲将他取名为赵才华,寄托着成为一名有才华的人的殷切希望。
是啊,谁不想摆脱苦日子?谁不想过上安逸的生活?出身不可改变,赵才华睁开双眼,一个深度贫困的村子深刻在他的记忆深处:新宝厂是傈僳族、汉族聚居的村民小组,山高坡陡、土地贫瘠,不通公路,不通电,不通自来水,更别提电话了,没有学校,没有卫生所,20多户人家,家家都住在低矮潮湿的木楞子房里。村里人偶尔去维登赶个集都要走一天的山路。
“抬头就是山、出门就爬山,种一山坡、收一箩箩,饱一顿、饥一顿,一件衣服老大穿了老二穿”,这是新宝厂村民生活的真实写照。那时,村里的孩子几乎不上学。赵才华的父亲在村里算是开明人士,到了读书年龄,父亲将他送去读书,但好景不长,赵才华读到五年级,家里交不起书本费,抱着遗憾,他不得不辍学回家,重复着祖祖辈辈那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歌谣。
赵才华的父亲常年在村里的“药山”上劳作,长期的实践让他掌握了当归、木香等中药材种植技术。赵才华的少年时光就是跟着父亲在“药山”种药材度过的。回首过去,赵才华有说不完的话:“日子很苦,但我很快乐。我跟父亲学习中药材种植技术的同时,利用闲暇时间阅读了大量书籍,拓宽了我的视野。那时,我曾暗下决心:走出大山、走出贫困,过上像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
创下多个第一
40多年前,改革开放的东风唤醒了沉睡的山村。赵才华正值青春年华,创业的梦想在他的心中燃烧,用他的话说就是:“改革开放的东风点燃了我的梦想,改变命运的强烈愿望给予我战胜困难的无穷力量。”
心中有梦想,脚下有力量!赵才华以其敏锐的目光抓住了时代赋予他的机遇,成为村里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用心血和汗水唱响青春进行曲。回首往事,赵才华自豪地说:“青年时期,我在新宝厂创下了多个第一。”
2003年3月,赵才华成为新宝厂村民小组第一个安装了小型水轮发电机的人,结束了用松明子照明的历史;同年8月,赵才华成为新宝厂村民小组第一个拥有彩色电视机的人。当时,全村人都挤在赵才华家的院子里看电视,很是热闹。2006年,赵才华担任新宝厂村民小组组长,在上级的支持下,实施了“游牧民定居工程”,他成为带领乡亲们改善居住条件的第一人。2008年,赵才华入了党,他成为带领乡亲们修通从村委会到新宝厂村民小组公路的第一人,结束了人背马驮的历史。2010年,赵才华成为新宝厂村民小组创建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第一人,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专业化程度,自己增收致富的同时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创下多个第一靠什么?赵才华用质朴的话回答:“一靠党的好政策,政策对头,日子有奔头。二靠勤奋学习,不学习就跟不上形势,跟不上形势就会落伍掉队。三靠勤奋。天上不会掉馅饼,勤劳浇开幸福花。”
逐梦新征程
回首青春岁月,赵才华有引以为豪的多个第一。步入中年后,赵才华还有没有引以为豪的业绩呢?
2024年11月,赵才华参加了为期20天的云南省高新企业人才培训班,他跟同学们交流经验时说:“有人说,人到中年万事休。可我却认为,人到中年万事忙。步入中年,我追逐梦想的步子迈得更快、更坚定了,离实现梦想的目标越来越近,干劲越来越大,人生也越来越有价值!”
是的,2015年,对于赵才华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精准扶贫攻坚战在深度贫困的维西县轰轰烈烈打响了,赵才华乘势而上,创办了公司,实现了从小老板到“领头雁”的华丽转变。
正值夏季,几场大雨后,傈家山寨阿开腊阳光明媚、生机勃勃。有天上午,乘着好天气,傈僳族村民蜂文军带领12个村民种植珠子参时说:“大家要按照我说的技术要求去做才能获得好收成。我的技术是跟‘老庚专家’学来的。我们跟着‘老庚专家’学到本事就能赚到票子,也就可以过上好日子了。”
蜂文军说的“老庚专家”就是省级科技特派员、闻名遐迩的“参王”赵才华。在大家的追问下,蜂文军讲述了与赵才华“打老庚”的故事:“我和赵才华是同龄人,今年51岁,他是维西县维登乡北甸村的汉族,我是攀天阁乡美乐村的傈僳族。因为穷,我也小学没毕业就辍学了。赵才华从15岁开始研究中药材并取得成功,成为依靠科技脱贫致富的带头人。8年前,赵才华到我们村建中药材基地,我就跟着他学技术。如今,我也成为了乡亲们公认的‘田秀才’。我和赵才华建立了深厚友谊,成为‘老庚’。跟着‘老庚专家’,我从一个门外汉当上了基地管理员和技术指导员。跟着‘老庚’,我们一家人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好日子!”
蜂文军把赵才华称为“老庚专家”和“参王”解释得有理有据:赵才华获得《珠子参种苗繁育技术规程》等三个地方标准;获得14个实用新型技术专利;获得发明专利3项;赵才华创办的维西药林公司获得了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云南省创新型中小企业、迪庆州重点企业等荣誉。
一个只上过五年级的赵才华何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就?赵建华总结说:“坚持学习。”
赵才华进一步诠释道:“一是坚持向书本学。我爱书如命,尤其见到中药材种植方面的书籍,我就拼命地学。二是向实践学习。我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失败了就吸取教训,成功了就总结经验。三是三是争取支持、向专家学习。我取得今天的成绩要感谢专家的教授。多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得到了云南农业科学院赵仁等专家的技术支持。四是加大科技投入力度。2015年以来,我先后投入科技研发经费共计210万元,培养农村实用人才25人。”
学习让赵才华在创业路上收获颇丰,“双带型”共产党员更让赵才华拥有成就感:从2017年开始,赵才华先后获得维登乡“双带型”共产党员、致富带头人等多项荣誉。
荣誉的背后是共产党员赵才华的履职尽责。赵才华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织紧利益链条,在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农户的中药材种植技术的同时,带动农民增收致富。2024年,赵才华创办的公司固定员工有7名,每人每月发放3500元的工资;使用临时工3100个工日,每个工日100元;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流转土地200亩,每年支付租金20万元。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做出样子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帮着群众赚。”赵才华坚定地说,“今年以来,用工价格上涨,生产成本增加,但我依然加大了科技研发和推广力度,新申请专利3项;在巩固提高200亩良种繁育基地的基础上,新增珠子参示范种植面积3亩、重楼4亩。我们公司继续巩固成品一次检验合格率达100%、最终出厂合格率100%的成果,切实提高生产效益,带动更多群众致富,争取在明年成功申报‘云南高新技术企业’。”
赵才华的梦是宏伟的、美好的,即便逐梦的路上充满了困难和挑战,他依旧坚定地说:“既然选择了远方便义无反顾。”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