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绥江县:一根竹笋“三头甜”

“村集体公司占5%、合作社占45%、农户占50%,一根翠竹绿荒山,一根竹笋‘三头甜’。”眼下正是秋笋采收旺季,绥江县海拔1200米以上的深山里,薄雾笼罩,翠竹成海,几场秋雨过后,一根根方竹笋破土而出、拔节生长。

一大早,绥江县益农竹木种植专业合作社组织工人抢抓时节采摘竹笋。人们在竹林中来回穿梭,伴随着一声声脆响,一根根竹笋被熟练地掰下装进口袋里。吴辉琴是采笋队伍中的一员。2018年,他以30亩林地入股绥江县益农竹木种植专业合作社,在罗坪村一个叫“茶叶坳”的山坡上种下了一大片方竹。如今,吴辉琴既是合作社社员,又是采笋工人,双重身份让他有了双重收入。

“现在是初产期,竹笋产量还不高,我家每年分红大约有7000元,帮合作社采笋的务工工资大约有5000元,两项加起来也有1万多块钱。”吴辉琴一边麻利地采笋,一边告诉记者,以前这些荒山全是杂木,如今成了“绿色银行”。

在绥江县益农竹木种植专业合作社,像吴辉琴一样的社员有120多户。在奖补政策的支持下,大家合力种下了1.2万亩方竹,由合作社统一管护、统一采笋、统一销售。今年约3000亩方竹进入初产期,尽管只是抚育性采笋,“村集体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依然让三方尝到了“甜头”。

“农户分50%、合作社分45%、村集体公司分5%,我们今年总产值在35万元左右,除去采笋工人的工资11万元,剩下的24万元由合作社分11万元、农户分12万元,剩余的1万元就分给村集体公司。”合作社理事杨红介绍,方竹的有效产期达几十年,随着时间的推移,竹林逐步达到丰产,三方分红金额还将成倍增加。

“有了集体经济收入支撑,我们村‘两委’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更高了。集体经济的收入我们用于全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看着漫山遍野的竹林,罗坪村党支部书记杨天杰对未来充满期待。

近年来,绥江县在海拔1200米以上的深山大兴竹产业,全县竹林面积达60万亩,通过“村集体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壮大村集体经济、培育合作社,让群众获得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务工报酬三重收入。2023年,全县共采笋2.8万吨、出竹材3万吨,实现竹产业综合产值3亿元,惠及全县32个村1.2万户群众。

(记者 沈迅 通讯员 罗洪)

(载《云南日报》2024年11月7日第6版)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

--> 2024-11-18 1 1 迪庆日报 content_47840.html 1 绥江县:一根竹笋“三头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