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红梅
南澳岛有着“粵东海上明珠”之称,曾被评为“广东省最美丽岛屿”。随着南澳跨海大桥的建成,南澳岛成了令人神驰的旅游之地。风轻云淡的金秋,我再一次走进了天蓝水碧的南澳岛。
车子沿着环岛公路在海边疾驰,窗外是碧海蓝天,秋天的海风很静,海浪波澜不惊,特别惬意。路过开满黄花的黄花山时,漫山遍野的黄花树撒下一片金黄,明媚了我们的眼睛。
南澳县黄花山管区有一处景点叫长山尾炮台,我们顺路登上观光。只见几座古代的大炮孤独地“坐”在那里坚守着海岛。站在山上俯瞰炮台周围的海山风景,令人目醉。长山尾是闻名遐迩的海上要塞,始建于清康熙56年(公元1717年),因年久失修多处崩塌,后由南澳县政府拨款修复。维修过程中,人们在墙基及城外土堆中发现了一层层叠压的瓦砾和废弃的瓷器,城内地面也有残留的营房遗迹。这些文物撩起了人们对炮台沧桑历史的感慨,时代在前进,今天的长山尾炮台早已失去防卫功能,但前人保疆卫土的精神却给我们留下了有益的启示。
紧接着,我们来到云澳镇澳前村东南海湾的景点宋井。公元1276年元兵南下,南宋王朝撤出临安后继续南逃,年仅八岁的赵昺在福州被立为皇帝后,在大臣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护送下来到南澳,住在现在的澳前村一带。如今,澳前村的海岸边还保存着太子楼遗址,传说当时为解饮水之需,一共在澳前村挖了三口井。一为龙井,专供皇帝饮用;一为虎井,供大臣饮用;一为马井,供随从人员和士兵饮用。岁月流逝,如今三口井都被潮水和沙子掩盖,唯有马井偶尔会显露出来。这口马井的神奇之处在于,它虽地处海滩常被海潮淹没,但退潮后的井水不带咸味,照样甘冽。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亲自用水桶打起井水饮用,果然甘清甜美,没有一点海水的咸味,深感神奇。
到了南澳,一定要去位于深澳镇大衙口的雄镇关与总兵府。总兵府是明清时代的称呼,是南澳总兵衙署。遗憾的是威震一时的雄镇关在岁月的洗礼下只剩下一段斑驳的城墙,不过关门上的“雄镇关”三字仍苍劲雄健。关门的北门两侧刻有对联“雄跨南北双方脊,震慑云深两澳关”,关门的南门嵌立有“云深处”的石匾。走进总兵府大门,立刻便被一座气势宏伟的人物塑像吸引,走近一看,原来是收复台湾的郑成功花岗岩像,只见他右手握书、左手握剑,气宇轩昂。总兵府前有两棵大榕树,据说已有410年树龄,其中一棵的树围达14米,枝叶繁茂,生机旺盛。传说明朝末年郑成功曾在树下讲演招兵去收复台湾,所以后人称之为招兵树。院里还有一尊古铜色土炮,阳光下显得肃穆庄重。总兵府是由殿堂及后楼构成的宅院式府邸古建筑群,正门上方悬挂着“闽粤南澳总镇府”的牌匾,在午后金色的阳光照耀下,青砖青瓦映衬着湛蓝的天空,越发显得古朴威仪。整个楼阁歇山屋顶,飞檐雕柱,青砖砌墙,双狮守门,场面让人震撼。
黄昏时的月亮湾,金色的沙滩上有不少戏水的人群。秋天的海水有了些凉意,略带咸味的海风像多情的老朋友温馨地拥抱着游人,海水温柔地亲吻人们的双脚,那跳跃的浪花像是在欢迎人们的到来。月亮湾是青澳湾的美称,低矮的小木屋掩映在高高的木麻黄树下,是个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天边一抹殷红的霞光慢慢扩大,夕阳下的月亮湾海滩像少女脸上的红晕,美丽迷人。不知不觉,一弯新月已挂在天边。沙滩上有人燃起几堆篝火,飞窜的火花像是飞来凑热闹的流萤。我安静地坐在沙滩上,目光追逐着海面上闪烁的渔火,不一会儿思绪便开始迷离了——浩瀚的海、往来的船、川流的人……一幅幅古老的或现代的画面在眼前不断涌现,仿佛是远古海丝之路的中转站南澳,又好像是未来南澳岛的幻景。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