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记忆中的书店

殷著虹

2024年6月,当我再次从昆明回到香格里拉,听说小中甸镇开了一家“先锋书店”,让我感到很稀奇,因为见过有些开在城市里的书店很不景气,心想这开设在农村里的书店又如何生存下去的?带着这个疑问我来到小中甸镇一探究竟,更让我诧异的是,这家书店竟开在田野中。整个书店是当地藏族民居改建的,里面的布局很开阔,装饰延用了民居原有的木材和壁画,因此它也成为了文旅新地标,吸引了许许多多的客人来这里购书和观光。人们在这里看山、看水、看草原,享受惬意的休闲时光。

见如此美好的书店,让我不禁回忆起过去在中甸(今香格里拉市区)书店的读书时光。

20世纪60年代初,我随父母来到中甸县城(今香格里拉市)。那时坐落在独克宗古城的新华书店成了我心中最美好的地方。书店虽不是很大,但摆放的书籍很多,每天光顾的客人总是络绎不绝。那时我年龄虽小,但是书店里丰富多彩的年画、各式各样的连环画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那时春节来临,贴年画是每家每户的一种时尚,城里城外的人都会到新华书店购买年画。由于购买年画的人太多,书店里的人手不够,我们学校的老师都会去帮书店卖年画。儿时的我最喜欢听大人们讲年画里的故事,《哪吒闹海》《三打白骨精》《水漫金山》《七仙女》等都是我少年时从年画上听来的故事,当然也还有《雷锋》《王杰》《黄继光》《刘胡兰》等英雄的故事,年画也启迪着我们崇尚英雄、学习文化。

除春节之外,书店最热闹的时节还有儿童节。节日当天,大人们会给我们一点零花钱。儿时的我们会把手里的零花钱拿去购买连环画,遇上零花钱不够买一本连环画时,我们几个人还会把零花钱凑在一起购买,最后大家轮流着看。正是《半夜鸡叫》《鸡毛信》《两个小八路》《林海雪原》等连环画吸引了我们,也让我们开阔了视野,模模糊糊意识到书里有着精彩的故事、有着渊博的知识。从此我们与书店也结下了不解之缘。

20世纪70年代初,我上中学时,独克宗古城的新华书店搬到了城外的新街(今长征大道)。“县新华书店”也改称叫作“州新华书店”,书店更加宽敞了,书越来越多,购买图书的人也越来越多,书店更热闹了。似乎那时的人们把买书和读书当作一种时尚、一种追求,“谁家的藏书多、谁拥有什么样的一本书”都会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而在新华书店工作也成了人们极其羡慕的职业。

我参加工作后,会经常看到新华书店的工作人员送书到基层。他们脚蹬三轮车的身影常常出现在附近的农村、工厂和县城的机关单位,而在他们的车上,总会摆放着畅销的新书和画册。他们所到之处,总要介绍所销售书籍的内容,也还会与读者互动交流读书心得。而让我难忘的是,那时新华书店的每辆三轮车上,都插着一面小红旗,上面印着高尔基的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风风光光的新华书店,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民营书店及电子书的出现,前来购买书籍的人越来越少,书店只好增加销售音像制品、文体用具之类的产品,一度让人唏嘘不已。

至此让我想起《昨日重现》里的一句歌词:“蓦然回首,感叹时光飞逝,回想曾经拥有的美好时光,再看今日倍感苍凉,时过境迁早已物是人非。”我感慨如歌岁月里的书店变迁,我想书店的形式会有变化,但书店的本质永远不会消失。只要有书店,定能开放出灿烂的书香之花、结出丰硕的精神财富之果,也定能鼓舞我们走向光辉灿烂的明天……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

--> 2024-10-28 1 1 迪庆日报 content_47498.html 1 记忆中的书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