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上接第一版)《对口支援传温暖 高原人民有“医”靠》

医院在原有科室的基础上,精心规划并增设了戒烟门诊、肠道门诊、发热门诊、疼痛门诊、睡眠呼吸疾病门诊、血管专科及关节外科等七个二级学科,这些新科室的设立,不仅拓宽了医院的业务范围,更填补了多项医疗服务空白。据统计,自新科室成立以来,已累计开展新业务、新技术超过30项,其中手术单髁置换术、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儿童肠镜及胃镜检查等技术的引入为我州患者带来了福音,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

65岁的患者取女士长期饱受双膝关节疼痛的折磨,直至在州医院接受了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帮扶专家吴传龙医生主刀的单髁置换术才终于摆脱病痛的折磨。这一手术以其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的优势迅速赢得了患者及家属的认可。术后第一天,取女士便能下床行走,一周后顺利出院。这一案例不仅标志着州医院骨科关节亚专业发展迈入了新阶段,也彰显了医疗帮扶的实际成效。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医疗队深知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他们通过“传帮带”活动,不遗余力地为州人民医院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医生。80余名医生在医疗队的悉心指导下,逐步成长为各科室的骨干人才。同时,医疗队通过组织科室小讲课、查房教学、临床示教及技能带教等形式,提升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此外,州人民医院还选派多批管理人员及业务骨干赴上海进行短期培训或进修学习,这些经历不仅拓宽了医护人员视野,也为日后工作注入了新活力。通过多方努力,州人民医院逐渐建立起了一支“永不走”的人才队伍。他们为我州医疗卫生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医疗队的大力支持下,州人民医院在科研领域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医院已开展6个新课题的研究工作,并与帮扶单位共同发表2篇关于高原反应预防和治疗的学术论文。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医院的学术宝库,也为高原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此外,医院还成功申请了一项关于腹腔穿刺的实用新型专利,进一步彰显了其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实力。

为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依托对口支援机制,州人民医院积极推进“智慧医院”建设及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的应用。上海市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定制化“全球影像”医疗云平台及远程心电诊断服务枢纽平台的建设。目前,已实现县(市)—州—上海、北京、昆明远程医疗会诊功能,让迪庆患者能够第一时间享受到来自省内外“三甲”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这一举措不仅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就医负担和经济压力,还有效缓解了当地医疗资源紧张的问题。

据统计,上海先后投入对口支援资金6935.6万元,用于支持州人民医院的设备建设、高原心血管疾病特色专科建设、儿科能力建设和卫生人才培养等,全面助推州人民医院提质达标和“三甲”综合医院的创建。

近年来,州人民医院在对口支援的加持下,积极推进“智慧医院”建设、医联体建设,畅通绿色通道,探索优化服务流程,简化就医环节,减少患者等待时间,最大限度满足群众的就医需求。同时,不断加强公益项目建设,积极开展白内障复明、血液透析、精神卫生、院前急救等民生工程,发挥公立医院公益作用。作为州内唯一一家集院前急救、医疗护理、科研教学、健康管理于一体的“三甲”综合医院,通过建设布局合理、覆盖城乡、协调联动、信息共享的院前急救网络,全面提高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守护群众健康贡献力量。

州人民医院院长和嘉明说:“自沪迪合作项目开展以来,上海市卫健系统对我州卫生事业特别是对州人民医院的各项业务提升、学科建设提供了巨大帮助。下一步,州人民医院将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努力为迪庆及周边地区的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

--> 2024-09-26 1 1 迪庆日报 content_46699.html 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