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上班途中,丈夫突然告诉我,今天是立秋,已经是秋天了。我不由得顿住,人到中年后的四季更迭,几乎每次都有点猝不及防,令后知后觉的我,总是不禁感叹于时光流逝的匆忙,那心境如同张二冬笔下《山居七年》中所说一般:“时间从我身体里流走,就像忘了关的自来水。”等回过神,秋天已经说来就来了。
事实上,年过不惑后,我对秋天开始有了某种难以言表的情愫。那些属于秋天的事物,秋风、秋雨、秋云、秋天的思绪……每一样似乎都能让我找到心动的理由。所以在我得知已是立秋的瞬间,难免会心生一些感慨,多出几许中年人才有的剪不断理还乱的心绪。
我一向认为,一年四季,只有秋天与中年人最为合拍。走进秋天,万物不再张扬,少了蓬勃的威势,开始慢慢泛黄收敛,多了份沉稳和安详。这样的情形,与人到中年有着相同的境况。当岁月洗尽铅华,中年人已不再懵懂莽撞,不再自以为是,渐渐拥有一颗从容的心,开始懂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道理,内心盛满繁华落尽的淡泊。
春的花枝招展,夏的激情火热,秋的宁静致远,从鲜衣怒马到心静如水,是生命从青涩到成熟的必经过程。人到中年,也许外表不再光鲜亮丽,但内心的饱满与生命的丰盈是年少时无法企及的。生命如花,有灿烂,也有凋谢,繁华之后是寥落,这是季节的规律,也是生命的规律。
因此,人至中年,每逢入秋,与秋天两两相望,自然会生出某种惺惺相惜的特殊情感。中年望秋,看到的是人生春华秋实的充实与幸福,体味到的是年过不惑,生活脉络日益清晰后,内心日渐丰盈的安之若素,是读懂了生命的底蕴,探明了生命的底细,开始尝试做减法,学会了随遇而安,与时光温柔相待,与生活握手言和的从容与不迫。
可以这样说,中年望秋,就是一个回归自己,通达自己的人生,与自己和解的过程。那是一种岁月的馈赠,也是一种不动声色的美丽,能够使得中年一地鸡毛的平淡琐碎日子,泛出可爱的光和热。令我找回生命中最初的自己,以一颗澄澈清明的心,去聆听岁月的回声,感受生活的万般美好。
诚然,人生就像一场单程旅行,不管愿意与否,都只能一路走到终点而绝无返程的可能。林语堂曾说:“不管我们走到生命的哪一个阶段,都应该喜欢那一段时光,完成那一阶段该完成的职责,不沉迷过去,不狂热地期待着未来,生命这样就好。”每个年龄段,对事物的感知都是不同的,人到中年恰如秋,穿过虚无,安静生长,悲喜随缘,滤去浮华,静静沉淀出内心的芬芳。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