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云南女将伍志帆与世界越野自行车高手过招

云南日报巴黎专电 (特派记者 娄莹) 7月28日,巴黎奥运会展开第二比赛日的争夺。女子山地自行车决赛在法国埃朗库尔山举行,云南女将伍志帆与世界各国高手们过招,勇气可嘉。

28日的巴黎埃朗库尔山雨过天晴,让原本在山地进行的比赛更具挑战性。比赛全程30.8公里,每圈长度为4.4公里,运动员需要骑行7圈才能完成比赛。女子组共有来自28个国家的36名运动员参加角逐,根据比赛规则,如果落后选手被前面的选手套圈,或是落后选手成绩达不到第一名的80%就会被取消成绩。这样的规定,无疑是给选手们增加了不小压力。

在36名运动员中,伍志帆身披34号号码牌,这意味着她之前的比赛成绩放在世界范围内排名并不高。出发时,伍志帆排在队伍最后,作为奥运赛场的新兵,伍志帆显得有些局促。出发后,伍志帆拼命抢占着有利位置。依山路而修的赛道蜿蜒曲折,狭窄之处仅容一人一车通过,第一圈后伍志帆处在28名,虽然和欧美一线选手的差距很大,但伍志帆越战越勇。在不断有选手发生意外、爆胎、淘汰和退赛的情况下,伍志帆平稳心态、埋头苦追。在第5圈时,伍志帆已经追到了第23位,而她每圈与第一名的差距也从最开始的1分40秒缩小到1分钟。

最后一圈是对运动员体能和毅力的最大考验,伍志帆在体能急剧下降的情况下依然猛追猛赶,最终她以1小时36分07秒的成绩第22个冲过终点,顺利完成她的奥运会首秀。东道主选手费朗-普雷沃以1小时26分02秒的成绩夺冠,美国选手巴滕和来自瑞典的里斯维兹分获银牌和铜牌。赛后,伍志帆显得格外冷静:“能与欧美这么多优秀运动员一起比赛,对我来说是个非常宝贵的学习机会,从比赛中看到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通过这次比赛,我对自己充满了信心,看到了世界高手们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和竞技状态,为自己树立了全新的目标。”

记者手记

来自埃朗库尔山的欢呼

从记者住处到达埃朗库尔山,需要转地铁和城市区域快铁,2个小时的路程对于巴黎普通民众来说并不轻松。然而在28日的女子山地车赛场,近万名自行车爱好者涌入埃朗库尔山,漫山遍野都是观众。

巴黎人不爱开车,大家都选择公共交通前往比赛地,各种公共交通都人满为患,巴黎市政府加派了警力和志愿者现场维持秩序。为了减少赛道对山体植被的影响,此次赛道多以原来的山路而建,许多观众都选择爬山观赛,比赛前两个小时,赛道两边就开始聚集人群,在起终点更是聚满了手拿各种标语的狂热粉丝。开赛后的埃朗库尔山,欢呼声、高歌声振山响,人群像潮水一般在赛道间流转,漫山人潮涌动的画面颇为壮观。

粉丝们会用牛铃铛帮选手加油,叮铃咣啷的声响倒也别具一格。每当骑手通过人群最密集的终点处,观众们都会给予热烈的助威声,前排的观众更是激动地用手使劲拍打着挡板,热烈的场面给了每一位参赛运动员极大的鼓励。此时的埃朗库尔山是没有国界的,每一位能登上奥运赛场的选手在观众心里都是英雄。相信这场赛事以后,埃朗库尔山将会成为运动员们美好的记忆。

山地自行车集速度、技巧、耐力和抗压能力于一体,对运动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极高。这些顶级的山地自行车女运动员们个个都是精瘦的体型,常年高强度的训练,让运动员的消耗巨大,从而形成了这样纤细且极具操控力量的体型特点。比赛中,奖牌有力争夺者法国名将勒孔特起初一直保持第一集团的优势,但在第四圈时,她重重摔在圆木阵,当场昏厥,不得不退出比赛。而荷兰名将特裴斯塔·安娜因为爆胎,从第三的位置跌落神坛,最终无缘奖牌。这样大起大落的剧情,如果没有强大的心理支持是无法完成的。所以,当看到伍志帆冲过终点的那一刻,我悬着的心才放下。对于初登奥运赛场的云南女娃来说,顺利安全完成比赛,就是最好的结果。

特派记者 娄莹 云南日报巴黎专电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

--> 2024-07-31 1 1 迪庆日报 content_45524.html 1 云南女将伍志帆与世界越野自行车高手过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