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艳
关于乡间民俗饮食,有过很多记录。大家手笔,小家珠玉,跳跃在我们的文化溪流之中,溅起浪花朵朵,给人畅快的身心体验,愉悦、悲伤、欢喜、哀愁交集,一齐涌上心头。
宋长征的《乡间食味》将上述虚无的情感,化作可感,化于具象,用尽五感法则,给读者描摹了关于乡土的多种情感,田野,家族,父母、兄弟姐妹、亲朋邻人,厨房十八般物件:锅碗、灶台、炊烟、爪篱……一一粉墨登场,这还不够,文章的题名颇具武侠色彩——菜刀夜行。作者笔下的乡村是个小江湖,匠人无数,刀剑自有套路。有一章是关于描写厨房物件的,一把平常的菜刀写得十分传奇,字里行间写尽生活的辛酸和无奈。文字的排布,铿锵有力。他笔下的吃喝,充满山东大汉的豁达,连女性都是豪爽的。二大伯的粗鲁、执拗以及离世时的干脆利落,多种性格的塑造,不觉突兀,宋长征的笔法杂糅得合情合理,人物形象活力活现,悲欣交集的命运波折令人动容。
这本书有三大支点——乡村、食、味。在时空变幻中穿插交汇,看点颇多。阅读后会让人觉得,每个人心中都有乡村情结,成长环境会影响自己的饮食习惯和喜好,可咸可甜,蘸了自己的思想,再次创作,于是,当看过这本《乡间食味》,读者也会找到自己的乡村味道。乡愁是属于每个人的,会在时间长河里渐渐冲淡,但到某个节点,又会浓厚不已。用文字将虚无变为具象可感,就是作家的本事。正如宋长征所言:“再现这些过去的事物,很大程度是对贫困的追忆,他不褒奖贫穷,但那个被摧折的年代,却富含乐趣,以至回忆起来,完全可以支撑他的后半辈子。”
宋长征是山东人,自我介绍简略:理发师、作家。一些作品获得含金量很高的奖项,如丰子恺散文奖,一笔带过。对这本《乡间食味》,著名作家邱华东以及媒体评价甚高,认为他具有散文雄心,系列作品从乡间游戏开始,梳理细密,整合记述,从食物、器皿、传统风物、习俗、日常耕作等书写乡野情怀。民以食为天,人间百味,诗意盎然。
娓娓道来乡间叙事,历史考据,大家文笔,诗词楔进自然,将家常作料视作“十二钗”,提法雅俗相融。这本书养分丰富,得益于作家的博闻广记,宋长征从事的职业,说明了文学的无边界。他是理发师,白天在镇上理发,夜晚安心读书写文章。年少就有文学梦,成长经历颠沛流离,苦活重活都干过,在渤海渔船上打过工,帮过厨,当过餐馆学徒,那篇关于充满江湖豪气的菜刀夜行就是出自于此。区区一把刀,饱含十八般武艺,出神入化地描摹了食之有味的技艺来源。后来开理发店,每天接触形形色色的人,给他的文学创作灌注了大量生动的素材。文学来源于生活,看似与职业无关却甚是密切。摒弃那些高高在上的老爷式做派的伪文风,这些发自心底、来自民间、满怀乡土情怀的文字会让人感慨——生活终究不会辜负有真才实学的人。
这是一个将文字当作一日三餐,融进浑身毛孔的文人。宋长征白天理发,晚上潜心写作,若非生命尽头,不会改变作息和生活,这既是作者的态度,更是读者的幸运。不矫揉造作的文字,吐纳的灼灼言语,无不引领人们进入自己的乡村。《乡间食味》描绘出了一幅幅乡村画卷,走马立体的动画,顷刻使人回归童年,有欢愉,也有忧伤,就像走一段很长的路,荆棘丛生,或许很多东西都被人为剥夺了,但总还有一片乡土、一段童年回忆是属于自己的,旁人休想掠夺,这就是《乡村食味》所要传达的意义。
一本好书、一篇好文章应该富有乐趣和深意,宋长征做到了,他的乡村系列三部曲都获得好评,引起文学界重视。阅读本无标准,但我个人认为,只要能打动读者,就是好书。文学于当代走进悖论,随着网络文学的崛起,似乎人人都可以点一下鼠标、敲一下键盘立马可以成为作家。然而,在浩如烟海的文字里,能发掘一些经典、优秀的故事是一种幸事。当今时代,写作的人群远远超过读者,在成千上万的字句里,一篇好文章能够遇到一位赏识它的读者,那对作者来说就是褒奖。这本《乡村食味》成就了彼此,我们读得愉悦、轻松,很久没有这样畅快的体验了。
《乡间食味》充满怀旧情感,字里行间都是对传统文化、对乡土的眷恋,广大读者产生共鸣,想起了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老乡,以及与之相关的美好情愫,无论南北西东,情怀共通。好作品没有地域限制,阅尽书卷,不由想感慨一声:确实有味。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