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特别喜欢每周的周二,因为这一天我有一个午间辅导,也就是一段可以和孩子们在一起自由阅读的时间。在这教学之余不可多得的阅读时间里,我非常享受和学生们在一起读书的感觉。
我坐在讲台上,悠然地读着我喜欢的书,我的学生在台下专心致志地读他们自己喜欢的书。有的时候我会轻轻起身,走到每一个学生的身边去看一看他们在读什么样的文章。当我发现他们在读的是非常好的文章时,我会感到非常的惊喜,一种莫名的欣赏和惺惺相惜感在我们之间达成了心流的链接。阅读就是如此美好,仿佛置身于一种轻松惬意的仪式当中,让人沉浸于平和自洽的喜悦里,无比享受。
每当这样的时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会忍不住悄悄观察他们的阅读状态。有的同学看到一篇喜欢的文章,欣然会意时就拿出本子做几行摘抄。还有的会在自己的练习笔记上尝试写一写,来段即兴创作。阅读催生的灵感,让一个人的写作在最开始的时候满怀动力。对于一个少年来说,写作在最开始的时候可能只是一粒埋在内心深处的种子,可是只要遇到合适的某一天,某个时刻,合适的阳光雨露浸润出合适的土壤,造就湿度和温度,再遇到合适的心情牵引出合适的灵感,写作的种子很快就会生根发芽,继而枝繁叶茂,只要激情和热爱被唤醒,就能催生出不息地生长。当写作的种子根植于文字的沃土,它就能够以全新的面貌和能量不断延展有力的触须,建立与其他文化信息的关联,源源不断地往作者的心田输送营养。用笔叩问心灵的人,必先把自己的心打开,那么阅读和写作成了相得益彰的两面。一个孩子的写作的源头也许是小小的、细细的一束水流,但是已经牵引了写作者的骨头和血液;写作会引出一条奔腾不息的想象的长河,澎湃着多姿多彩的波浪,凝聚着创造的心血、憧憬和期待的目光,催人奋进,让人成长。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课题,每个人也都有自己要走的路、要读的书、要经历的事,需要属于自己往内求的途径。我相信那些在持续阅读的孩子,一定不会长成麻木而机械的“空心人”,因为随着阅读,人在知识、情感、精神、认知上丰富积淀会塑造出一个鲜活的灵魂,也就是拥有“心”,人的“真我”才不会被掩埋,因为那些看过的好书就像一面面镜子,让你照见自己的样子。一群人在一起读书时,彼此虽不言语,但读书人自信积极的能量已然在外溢,彼此之间就已经在互相吸引,当然就能成为可以同频共振的知音,这样一来,一起读书,彼此分享,交流见解就会让溢出去的能量反哺自己,你喜欢什么样的书,喜欢什么样的人,本质上就是你想成为的样子。阅读取向也会间接地决定一个人的人生观,因为只有内心的深度认同你才会主动地亲近和模仿,书中有很多顶级优秀的人生样本,读者在产生对照之后就会发现自己的短板和问题,那才是一个人的真我发自深切的渴望。说白了,人不可能过上自己见都没有见过的人生,阅读能让人校准认知,走出偏见,看得有多远,梦想的上限才可能有多远。
青春期的孩子难免有对未知的未来感到迷茫的时候,不时有学生会和我吐槽,说现在读大学没用,北上广深已经出现了很多大学生和研究生还有博士外卖员,还读啥书啊?但是,即便在这个学历极速膨胀的时代,知识也是有用的。
对当下的应试教育很多人都有看法,其实我们接受十几年的教育并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获得文凭。考试绝不仅仅为此而已,而是为了认识世界,打开自己并让一个人拥有灵魂。有了灵魂,你才能在与外部世界的碰撞中获得真正深刻的体验。比如当别人在因为恋爱而感受恋爱时,你感受到的是这是我第一次喜欢一个异性,像封闭的门猛然敞开,夹杂着各种滋味的风无休无止地刮进来充满你的心房;当面对生离死别,你会明白什么叫“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当遭遇不幸和苦难时,你会想到既然把我推到悬崖的边缘,那么就让我在这里坐下来,顺便看看悬崖上的流岚雾霭,顺便唱着歌给自己听;当面对人生的短暂,你会突然明白到底什么叫“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是的,只要你还一直读书,你就能够一直理解自己的痛苦,一直与自己的无知、狭隘、偏见和晦暗见招拆招。
读书就是这么美好,就是这么神奇。当你的人生被暴雨困住之时,当初那些被你收留的句子会重新跌落到你身上,他们会赶来救你。所以,永远不要放弃学习,不要放弃读书。倘若你想抵御漫长人生中随时都会出现的虚无感,想要对抗生命中接踵而来的各种痛苦,你就必须靠自己内在的力量,靠自己的灵魂,其他任何东西都救不了你。
为人父母也好,为人师友也好,最大的良善应该是天地那样自然的大善,而不是人自以为是的小爱。引导一个孩子去读书,爱读书,就是带他去寻找自由自主成长的一种方式。爱不是控制,不要用我们有限的认知,去破坏一个人最本源的东西,允许他们通过阅读而自己去寻找答案,就会在生活当中发现智慧。可见我们学习并不只是为了得到知识,获取知识,而是为了去除偏见,寻得平静的心灵境界。阅读的过程不仅仅是在积累,更是持续察觉,老子说的“大器免成”,也是庄子认为的“无为”,无为而为即无用的有用,于是,每一个读书时刻都是一场实实在在的修行。
我们应该相信文字是有力量的。读书是亲近文字的崇高行为,在读书的过程中,文字的力量,经山历海,奔腾而来,仿佛奔腾不息的长河,是催人奋进的战歌。
读书是知识的源泉,是智慧的沃土。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往往无法静下心来阅读,但是读书却是我们获取知识、拓宽视野的重要途径。
读书需要慢下来,静下来,其实做正确的事情都不用怕来得慢,无论生活有多少不可控的因素逼催着我们不得已往前赶,至少在读书的那一刻,时间就缓慢了下来,松弛了下来,不浮不躁,沉下心来,不必急于短期见效。
大道至简,读一本心仪的好书,就是在实践一条长远的路,读书可以明智,就让智慧伴我们同行。
陈红云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