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洪程
几场大雨后,维西县攀天阁乡美洛村阿开腊村民小组草木葳蕤、阳光明媚。近日,趁着好天气,傈僳族农民蜂文军与12名工人一起劳动,并对他们进行珠子参种植技术指导,“我的技术是跟‘老庚专家’(老庚意为同龄的朋友)学来的。我们跟着‘老庚专家’学到本事,赚到‘票子’,过上好日子。”蜂文军说。
蜂文军说的“老庚专家”就是省科技特派员赵才华。在大家的追问下,蜂文军讲述了与赵才华“打老庚”(交朋友)的故事。“我和赵才华同龄,今年51岁了,他是维西县维登乡北甸村的汉族,我是攀天阁乡美乐村的傈僳族。因为家庭贫困,赵才华小学五年级辍学,我小学三年级辍学。赵才华从15岁起就爱上了研究中药材,并取得了成功,成为了依靠科技脱贫的致富带头人。10多年前,赵才华到我们村建立中药材基地,我就跟着他学技术,种植中药材,我们之间也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成为‘老庚’。跟着‘老庚专家’,我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门外汉变成了基地管理员和技术指导员,我们一家也因此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好日子!”
蜂文军把赵才华称为“老庚专家”有理有据:赵才华获得13项实用新型专利;申请3项国家发明专利。赵才华创办的维西药林中药材种植养殖有限责任公司被认定为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云南省创新型中小企业。
荣誉的背后是中国共产党党员赵才华的履职尽责。他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织紧利益链条,在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农户中药材种植技术的同时,带动农民增收致富。2023年,赵才华创办的公司有固定员工7名,每人每月工资3500元;使用临时工3100个工日,每个工日100元;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流转土地200亩,每年支付租金20万元。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做出样子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帮着群众赚。”赵才华坚定地说。他介绍,今年,用工价格上涨,生产成本增加,但公司依然加大了科技研发和推广力度,并在巩固提高200亩良种繁育基地的基础上,新增珠子参示范种植面积3亩、重楼4亩。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