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科学预防手足口病

近日,各地医院纷纷出现手足口病例,中国疾控中心周报发布了一项关于手足口病病毒的调查研究显示,柯萨奇病毒A6(即CVA6病毒)成为导致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那么,我们该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病症症状

据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黄瑛介绍:此前,肠道病毒EV71是导致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主要病原体。而随着肠道病毒EV71灭活疫苗的广泛使用显著降低了该病毒导致的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发生率。手足口病从感染到出现症状约为2至10天,平均3到5天。临床表现多以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为主,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缺乏等症状。手足口病的特点是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留疤。患儿通常病情症状较轻,呈自限性,一般预后良好,7至10天病程后可完全康复。今年流行的柯萨奇A6属于少见重症病例。

就医情况

黄瑛介绍,手足口病传染性强,如果孩子不小心做了这些事就会中招:接触过患儿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摸了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牙杯、玩具、食具等;吸入了含有病毒的飞沫;进食了被病毒污染的水或食物。

手足口病绝大多数是普通型,属于自限性疾病,就是不用治疗自己也能好的。家长做好对症处理,缓解宝宝不适后,等待疾病消退就行了。但如果孩子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送医就诊:

●出现持续高热;

●中枢神经受累:患儿出现烦躁、嗜睡、呕吐等症状;

●呼吸情况发生改变:呼吸加快、呼吸困难、嘴唇青紫等。

如何预防

黄瑛建议,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不要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为尽早发挥保护作用,鼓励儿童在12月龄前完成全程疫苗接种。5岁以上儿童不推荐接种。

个人与家庭在预防手足口病方面,可以怎么做?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也就是勤洗手,这是最经济最有效的预防手段。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用肥皂或消毒液洗手;不仅要给宝宝勤洗手,家长自己也要养成勤洗手的习惯。

2.多通风,多晾晒,多消毒。要重视家庭环境卫生,多通风,可有效降低空间内的病毒量;尿布、毛巾、衣服、被褥等应经常更换、清洗和晾晒,经常清洁和消毒常接触的物品表面,如家具、墙壁和玩具等,不与他人共用餐具、杯具及毛巾。

3.建议适龄儿童尽早接种疫苗。虽然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但EV71仍是引起重症病例、死亡病例的主要“元凶”,接种EV71疫苗,可以有效地减少手足口病重症的发生。建议6月龄至5岁的儿童尽早完成手足口病疫苗的接种。

(记者 陶彦然)

(来源: 《昆明日报》)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

--> 2024-06-14 1 1 迪庆日报 content_44679.html 1 科学预防手足口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