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
今年以来,巴珠村通过推行“五网合一”的网格化机制,着力构建生态保护一张网,69名生态网格员对全村进行包保管理,生态网格员既是宣传员又是监督员、管护员。通过开展“进山设卡、林区巡逻、入户宣传、植树造林”等多种形式宣传森林防火与生态保护,以户为单位累计发放告知书1000余份、签订防火承诺书281余份,张贴防火宣传60余份,做到了森林防火政策入户宣传100%、群众知晓100%、防火承诺书签订100%。
“巴珠村共有21个村民小组,林草面积9.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0.2%。2021年底,巴珠村推行了林长制,聘请了21名专管员、49名护林员(其中,脱贫人口生态护林员35人)。”巴珠村党总支书记余春林说道。
为守护好自然生态环境,筑牢生态屏障,巴珠村不断完善林长组织体系建设,森林资源实现网格化管理,设立21名专管员、49名护林员、69名生态网格员对全村进行包保管理。“以前,我们村里面就有护林员了,我担任村级护林员26年,我的职责除了巡山护林外,还要管理48名护林员,落实上级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公益林每月至少巡山20天,脱贫人口生态护林员每月至少巡山10天,每天都要上报巡山日志。”村级护林员和国清向记者介绍道。
巴珠村积极开展生态保护宣传教育,通过乡村大喇叭、宣传栏、微信群、标语等形式,积极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和做法成效,让群众自觉参与生态保护。他们还通过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带头作用,利用主题党日活动,开展垃圾清扫、河道清理、义务植树、禁捕等活动,坚持用身边事感染身边人。辖区涌现出一批保护森林、爱护野生动物的村民。
巴珠村还由党总支牵头将严禁砍伐树木、合理采摘松茸等纳入村规民约,进一步强化群众爱林护林的意识,同时与巴珠村毗邻的十八个村寨签订了林下资源保护和护林防火联防联控协议。
守林“护”绿也要用林“活”绿。巴珠村依托优质的山、水、空气等生产要素,绿水青山正在变为金山银山。“作为村级林长,不仅要管林护林,还要发展村子的生态产业,鼓励林下养蜂、木瓜围栏、藏玫瑰、中药材种植,增加群众收入。加大林下资源(松茸、野生药材)保护力度。同时,在保护中积极探索发展生态旅游的新路子,打造好绿色巴珠这张靓丽的名片,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目标。”余春林说道。
巴珠村充分发挥党建促生态振兴作用,依托资源优势,以项目为抓手,积极发展林业产业,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助推林农增收,加速释放绿色发展“红利”,打造了山上产业兴旺、林下致富路宽的发展新格局。
规范松茸采摘。在全村推广每个星期进山采摘五天(星期三星期天为保育期),并且每天中午十二点前结束的松茸采摘制度,与村里收售松茸的个体户签订不收三厘米以下童茸的承诺书,让有限的松茸资源实现可持续采摘和利用。
鼓励林下养蜂。巴珠村以“公司+专家+基地+合作社+蜂农”的产业化模式,通过基地示范、定期组织培训、送技下乡等方式,为蜂农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各项服务,努力提高蜂农的养蜂技术。巴珠村山林中的蜂箱从最初的几箱、十几箱,发展到现在的1600多箱,每年养蜂总收入50万左右,养蜂人走上“甜蜜”致富路。
推行“生态木瓜围栏经济”。基于巴珠的环境优势和乡土风情,巴珠村在田边地埂和荒地上种满木瓜树作为围栏,完全取代了过去依靠木板做的栅栏,实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
探索乡村旅游发展新路子。巴珠村根据塔城镇“奋力建设新塔城、新五区”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通过积极宣传引流,相继成功举办“避暑胜地”“相约玫瑰”“唱嘟文化交流”“绿色氧吧”等系列主题活动。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