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春游成都宽窄巷

◎ 刘忠民

初春旅游,成都是第一站。下了飞机,朋友径直把我拉到了位于市区长顺街的宽窄巷子,并一再说,你是东北的满族后裔,宽窄巷子是清朝古街道在成都的完整遗存,鱼脊形的巷道,青砖黛瓦的四合院,肯定能契合你的思想、叩动你的心灵。

朋友介绍说,宽窄巷子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街。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在平定了准噶尔之乱后,清廷选留千余兵丁驻守成都,修筑兵营。驻军营房慢慢与当地民居融合,形成了宽窄巷子的雏形。巷子内,北方四合院与川西风格的庭院交相辉映,共生共存,房屋构件如木格窗扇、雀替垂花柱等再现了老满人、老成都的建筑韵味。

宽窄巷子沿街立面的传统特色别具一格,其中以院门的形式最为丰富。每家每户的大门呈现出不同风格、不同材料、不同朝向、不同尺度,有屋宇式、石库门等,加上黑灰墙与小青瓦做的窗花,整个街道的主调呈现出清代的特征,通过这些实体界面的强化,为宽窄巷街区重塑出空间的广度和时间的厚度。

宽巷子是一个怀旧地带。过去作为高档生活区的宽巷子,如今是人们的主要休闲生活区。巷子里有老成都生活体验馆,惬意的盖碗茶、热火朝天的火锅等风土人情和老成都市井民俗都在这里一一展现。宽巷子最有名的属恺庐,恺庐门头为宽窄巷子中最富标志性的门头之一。院门是用特制的青砖砌成的带有弧形突起的拱形宅门,门洞上方嵌入中式传统石匾,匾上采用大篆阳刻“恺庐”二字。石匾上方砌出的椭圆形图案代表高悬避邪镜,意在镇退各路妖魔鬼怪,护佑一方平安。

窄巷子是一条小资派的情调巷。窄巷子的慢生活展示了老成都的院落文化,这些幽深娴静的院落大多被酒吧、艺术休闲馆、健康生活馆占据,游客们扎在巷子里,在梧桐树影里闲散地踱着步,活动腰肢,品味生活,感受时光从眼前滑过的曼妙。拴马石位于窄巷子32号门头的老墙上,一匹骏马探出砖墙,回首探望,仿佛流连远去的光阴。拴马石离地约1.2米,虽已风化斑驳,但依然坚固如初。百年前,这里是满蒙八旗军及家属的驻地,马是他们的交通工具。拴马石嵌在墙内,也把北方满族文化符号嵌在了岁月深处。

与宽窄巷子并称的是弥漫着老成都历史记忆的井巷子。井巷子位于窄巷子南面,因巷中有一幽深古井而得名。井巷子最富特色的是砖文化墙。这座东西走向的砖雕文化墙,是中国第一个以砖为载体的博物馆,一块块不同历史时期横断面的旧砖块,经过艺术的创作,垒砌成台、城、壁、道、碑、门等成都的历史文化片段,从“宝墩遗城、金沙竹泥”到“羊子土坯、秦筑城廓”,再从“汉砖遗风、唐建罗城”到“宋砖古道、明末毁城”,成都的沧桑历史、灿烂文化底蕴尽在其中。

300多年前,满清王朝在成都遗存下的宽窄巷子,成了今天国内外游客休闲旅游的最佳去处。入夜,春风荡漾,宽窄巷子灯火通明,歌声袅袅,人们迈着闲适的脚步,徜徉在古老的巷道与斑驳的光影里,或点一份特色小吃,或品一杯清茶,在摇动的竹椅上歇歇脚,品生活滋味、夜色之美,宽窄巷子已经成为成都慢生活的体验馆。

宽窄巷子的总体建筑布局和历史文化是我在东北或其它地区看不到的,它独特的建筑体系与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展示,唤起了人们对历史的认知和敬畏,深厚的文化背景造就了宽窄巷子独一无二的建筑艺术和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资源。徜徉其中,慢慢品味,收获良多。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

--> 2023-02-23 1 1 迪庆日报 content_35208.html 1 春游成都宽窄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