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优秀传统文化积淀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根基

树高千尺有根,水流万里有源,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

在历史长河中,迪庆各民族在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中不断发展,多彩的民族文化得以保留,并深深地融进各族人民的血液和灵魂,它们都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宝贵财富。

各民族传统优秀文化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各族人民劳动与智慧的结晶,传承优秀传统民族文化是对中华文化认同的重要途径。

香格里拉市三坝纳西族乡白地村是纳西族东巴文化的发祥地。这里有活着的象形文字——纳西东巴象形文,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巴纸,还有东巴舞、东巴画、东巴祭祀等民间习俗与东巴文化相融合的独特艺术。为加强东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迪庆自1998 年起就开始了艰难的东巴文化传承历程,2009 年成立的迪庆州纳西东巴文化传习馆以保护、抢救、传承东巴文化为重点,在保护、抢救、传承纳西族歌舞文化中作出了积极贡献。另外,在东巴造纸、纳罕麻纺织手工艺等方面也做了卓有成效的传承保护工作。

迪庆多年来始终坚持开展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一方面收集整理优秀传统文化资料,大力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项目建设,深入开展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另一方面不断加大民族文化传承培训力度,促进民族文化持续发展,举办了以尼西传统锅庄舞、彝族漆器服饰制作技艺等为内容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培训班,培养了一批年轻的民族文化接班人,加强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广和传承。

红色革命文化赋予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底色

一部中国史就是中华民族向心力、凝聚力不断增强的历史,各族人民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血流到了一起、心聚在了一起,共同推动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共同捍卫了祖国的统一。迪庆大力挖掘和保护红军长征过迪庆等反映祖国统一、民族团结、革命历史的遗址和文物,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建设,实施红色基因传承等文化工程,进一步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坚定中华文化自信,使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光荣传统代代相传。

迪庆红军长征博物馆自建成以来,充分挖掘、保护、传承、弘扬迪庆红色历史,常态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已成为全州广大党员干部、部队官兵、各族群众追忆红色历史,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四史”教育的主要阵地,为促进迪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华文化意识凝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大共识

在迪庆各地的街道上、公园里、校园内、机关单位的宣传栏内,随处可见“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等标语,“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互相尊重、彼此包容、民族团结早已成为全州各族群众共同的心声和自觉行动。

近年来,迪庆广泛开展各类民族文化活动,充分展示迪庆各民族多姿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把迪庆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中,有力增进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耀感;扎实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充分运用各类媒体、文艺作品、公益广告和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宣传,全方位、多渠道、广覆盖宣传中华文化;推进实施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程,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鼓励支持建设凸显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的标识标牌和大地景观,使之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道德建设、文化创造和生产生活,营造传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社会氛围,增强各族群众对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认同。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

--> 2022-11-01 1 1 迪庆日报 content_32915.html 1 优秀传统文化积淀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根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