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卜庆萍
在古代,衙门审案时,案台上都有一块长方形的硬木。使用时,县太爷或州官用手轻轻举起,然后在空中稍停,再急落直下, 重重拍于案上,随即“啪”的一声巨响,震慑公堂。这块弄出巨大响声,起到威慑犯人作用的硬木,古时称惊堂木。
惊堂木的正式名称叫气拍,也叫醒木、界方、抚尺。一块长方形的硬木,有角儿有棱儿,有规矩之意。惊堂木在公堂上弄出的惊心的响动,像一个威武者的大声呵斥,具有严肃法堂、壮官威、震慑受审者之作用。细说这惊堂木,其渊源久远呢。
《国语·越语》中记载:“惊堂木,长六寸,阔五寸,厚二寸又八。添堂威是也……”可见,惊堂木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各级衙门开庭时已开始使用。
其实在古代,根据使用人的不同地位和级别,惊堂木名称各异。皇帝使用的惊堂木称作龙胆,亦称震山河,意指皇帝一拍四海皆闻,以显示其至高无上的权威。皇后使用的惊堂木称为凤霞,同样是非常显贵的。丞相使用的惊堂木称作运筹,亦称佐朝纲,意为辅佐、帮助朝廷安邦定国。将帅使用的惊堂木称为虎威,亦称惊虎胆,用以震军威。普通官员用的才叫惊堂木,亦称惊堂。
惊堂木开始只是皇帝和官员才能使用,后来广泛流传到民间。民间使用的惊堂木根据不同行业,亦有不同的寓意名称。僧人使用的惊堂木叫振垃、戒规、醒术、驱邪、含牌,用以醒神。道士使用的惊堂木叫镇坛木,兼有法器的作用。教书先生使用的惊堂木称为醒误,亦称呼尺,用以维持课堂纪律。当铺使用的惊堂木称作唤作。药铺、医生使用的惊堂木称作慎沉、审慎。客栈柜房使用的惊堂木叫作镇静。说书艺人所用的惊堂木除了称醒木,还称过板石、拎儿、止语。开讲前,艺人举起惊堂木一拍,意在提醒听众,说书马上开篇了。
惊堂木即为拍案之物,选料上当然极为讲究,多为质地坚硬、纹理细腻的高档红木,如檀木、酸枝、黄花梨、鸡翅木、黄杨木等,这样的木质敲击桌案时声音响亮。但也有用桑、枣、黑槐木制作惊堂木的,同样结实耐用,叩案起威。
惊堂木就这样一步步从历史中走过来,直到民国初年,庭审的法官使用的依然是惊堂木。2002年6月1日起,我国人民法院改用法槌,以另一种新的形式,清澈明晰地体现法律尊严,维护庭审秩序。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