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脊椎动物·喜马拉雅旱獭

喜马拉雅旱獭隶属脊椎动物,哺乳纲,啮齿目,松鼠科,旱獭属。别名土拨鼠、雪猪。栖息于海拔1500至4500米的高山草原地带,国内主要分布于西藏、青海、甘肃、新疆、内蒙、云南等省及自治区。

喜马拉雅旱獭非常好辨认,如果看脸,与脸颊明显的黄褐色形成对比的是,额头到鼻端呈现出一个“黑三角”。一般颈背和体背部为沙黄色,腹部为淡淡的棕黄色,不过,不同地区它们的毛色会有少许差异。幼年个体体毛多为较暗的灰黄色,随着年岁的增加毛色也会逐渐变化。

在人们的印象中,提到啮齿类动物,首先想到的就是老鼠(多指褐家鼠)、兔子、松鼠等比较小的动物。而喜马拉雅旱獭,却是啮齿动物中的巨无霸。喜马拉雅旱獭成年雄性身长约67厘米,雌性约52厘米。体重方面雄性约6千克,雌性约5千克。四肢粗短,体形矮壮,前足有4趾,后足有5趾,以方便掘土。

它们被称为草原上的“挖掘机”,强而有力的四肢可以轻松地刨开土层,挖出一条条错综复杂的暗道通向巢穴,有的洞穴深度可达10米。

由于极度喜欢家族生活,它们的巢穴也多为家族型,在土壤条件理想的地方,喜马拉雅旱獭群落多达30个家庭,甚至会出现1公里范围内,就有10多个家庭落户此处。

喜马拉雅旱獭是食草动物,它们偏爱柔软多汁的草类植物,当然也会食用种子、谷物、水果和坚果。曾经,人们视其为高原草场的破坏者,它们也一度被大量捕杀。而这种做法实际上破坏了喜马拉雅旱獭所处生境中的食物链关系。喜马拉雅旱獭是熊、狐狸和猛禽等大型食肉动物的重要食物来源之一,如果喜马拉雅旱獭消失,那么高原上脆弱的生态链也将崩塌,上游食物链的动物必将经历饥荒,甚至导致灭绝。

说到旱獭,很多人最熟悉的或许是那个站立着大叫“啊”的土拨鼠的表情包。其实这是旱獭发现敌情后惊恐的表现,同时也在提醒同伴注意危险,如果危险还在靠近,它就会一溜烟钻进洞里。 (来源:云南网)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

--> 2021-09-25 1 1 迪庆日报 content_23918.html 1 脊椎动物·喜马拉雅旱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