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燕) 维西县法院自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以来,积极将教育整顿、党史学习教育同总结经验、推动工作结合起来,以顽瘴痼疾专项整治、优化营商环境、便民举措等工作为抓手,不断创新工作机制,以服务群众无小事的理念,身体力行将“我为群众办实事”贯穿审判执行工作全过程,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审判执行工作实践,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困难事、烦心事,通过实在、便捷、高效的“五度”司法举措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司法便民有“速度”
维西县法院把好入口关,架好来访群众“连心桥”,从群众实际诉讼需求出发,设立信访接待、立案服务、诉讼调解、材料收转、诉讼保全、判后释疑、费用结算7大功能区以及4个服务窗口,为当事人提供一站式诉讼服务。
为推进案件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该院设立了诉调对接中心、诉调对接工作室、多元调解工作室、党员示范岗和律师工作站由少数民族法官提供法律咨询及翻译,由待班律师协助开展诉调对接、接待群众来访、代书诉状及相关文书制作,提供一定的法律指导和免费法律咨询,畅通诉讼服务渠道,让群众参与诉讼更加便捷,为实现公平正义提速。
司法利民有“力度”
维西县法院为深入践行迪庆法院系统“打官司不求人”承诺,将“我为群众办实事”与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同步推进,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提高一次性办结率,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同时,加快“智慧法院”建设,完善在线诉讼规则,依托“云南移动微法院”“云南司法信息网”“出庭小程序”、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等在线平台,全面推广网上立案、微信立案、跨域立案、网上缴费、网上开庭等线上诉讼服务,构建“家门口起诉”新模式,有效解决群众异地诉讼不便问题,减轻当事人“诉累”,将一站式诉讼服务送到百姓身边。
坚持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教育整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检察机关和社会各界人士走进法院参加座谈、旁听重大案件庭审、见证执行、向当事人随案发放廉政监督卡等,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通过在诉讼大厅设置来访群众征求意见表和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实地走访基层群众、征询已结案件当事人等方式,广泛征求来访群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约监督员、工商界人士、企业界代表、律师等社会各界人士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建议,做到让人民群众参与、受人民群众监督、由人民群众评判。
司法为民有“温度”
维西县法院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切实解决、高半山区路途遥远、交通不便、身患残疾、重病或行动不便、年事已高不便出庭的案件当事人的“诉难”问题,法官身体力行,开展司法服务进家门活动,通过“现场+视频”的方式开展诉前调解,让人民群众参与诉讼最多跑一次。
多举措为参与诉讼弱势群体送关怀、送服务、送温暖。通过帮助农民工追讨欠薪、发放司法救助金和为困难当事人减缓免诉讼费,帮助涉诉困难群众摆脱困境,让老百姓打得起官司,实现为民司法既有高度又有温度,彰显司法人文关怀。
普法宣传有“深度”
维西县法院加强新闻媒体互动,利用官方微信、微博、抖音和今日头条等宣传媒体,结合审判实务中遇到的典型案例,打造“互联网+普法”的新常态,深入开展“以案释法”“以案说法”的普法宣传工作,同时推出“我为群众办实事·以案释法”专栏,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以案释法”普法宣传活动。
该院积极配合地方党委政府,利用辖区党员大会、村民大会和村民小组会,以及巡回审判、入户调解和现场解纷的机会,积极开展群众家门口的“以案普法、以案释法”法律宣传活动,让更多群众在巡回审判的庭审现场中学法、知法,增强守法意识。
服务发展有“广度”
维西县法院将审判工作融入全县发展大局,进一步加大对涉民生案件审执结力度,助推维西县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通过充分调研,该院结合地域特点和单位实际,向社会作出“我为群众办实事”10项承诺,通过全面落实“三村七进一行动”工程,充分发挥“家门口法庭”“院坝法庭”的作用,立足地域特点发挥民族法官优势,着力解决涉少数民族案件纠纷。
针对辖区人口多居住于高半山区、群众诉讼能力低、证据意识薄弱的特点,法官主动走进田间地头、走进群众家中,与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心贴心纾困解难,深入推进巡回审判工作,让矛盾纠纷在现场得以化解,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低成本、易接近、看得见的司法公正,把优质的诉讼服务送至群众“家门口”,有力维护民族团结,助力民族融合发展,推动维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建设。
该院还通过与司法所、派出所、乡政府等相关部门的联动配合,将部分案件通过诉前联动调解的方式进行有效化解,有效发挥了人民法庭在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