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涛 和泰君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当今社会手机不再是“奢侈品”。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也开始走进广大中小学生的生活。对正处于健康成长、接受知识教育的广大中小学生来说,手机就像是一把“双刃剑”,拷问着学校,也拷问着整个社会。
手机虽然能给中小学生带来诸多便利,但由于自控能力差,很多中小学生往往会沉迷于网络游戏、浏览短视频、过度上网聊天等不能自拔,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今年1月15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而后教育部再次印发通知,部署了3月开展春季学期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要求各地和学校确保中小学生手机有限带入校园、禁止带入课堂。
据州教育体育局德育处工作人员李静介绍,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此项工作半年前迪庆已经开始实施。开学伊始,我州教育部门还到各所学校进行了抽查、检查,明确要求各校切实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城区走读学生由家长负责,住校学生由老师负责。
李静说:“家长们对手机不得带入校园的要求非常支持。许多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后,都会通过家长群询问班主任自家孩子有没有将手机上交给老师。”
通知下发后,引起了社会普遍关注和强烈反响。
迪庆州香格里拉中学负责人齐绍华介绍,通知下发后,学校及时召开年级组长、班主任会议要求各级严格执行通知精神,共同商议手机管理办法,并将完善的管理办法和教育部下发的通知以家长微信群进行公布,让家长充分知晓,家长们对此都很支持。
齐绍华说:“以前手机是允许被带入校园的,并由班主任统一保管。从2019年开始学校已不允许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在通知下发后,学校结合实际作出了调整,需要带手机的,手机由班主任统一保管,周六交还给学生,周日晚学生返校时在校门口统一收回。为防止周末住校的学生彻夜玩手机,睡前也将手机收回。当前,学校在每个班级都安放了座机电话,校园内也配备了IC公用电话,学生也可以借班主任的手机进行通话,方便学生联系家长。有特殊情况如:学校需要学生统一使用手机进行报名等操作的特事特办,其余情况都不允许将手机带入校园。”
齐绍华表示,针对学生携带手机的问题,虽然学校研究了很多管理办法,但有关部门对带手机进校园学生没有具体处理意见,后续管理难度比较大。下一步,学校将加大力度对学生和家长进行宣传,不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在香格里拉市实验小学,“禁止手机入校”一直是学校的硬性规定。据该校校长余建英介绍,以前由于缺乏部门文件规定,实施难度比较大,很多时候只能采取劝导方式。现在教育部下发通知,给学校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学校第一时间在家长会上进行宣传,并将其纳入学校安全管理条例,每天早自习都会检查,除了通话功能外具有微信、信息等功能的电子手表也不得带入校园。此项规定执行以来,学校还要求家长尽量接送学生,同时,针对没有家长接送的学生加强部门联动,警察在学生上学和放学时还加大了学校周边区域的巡查力度。
余建英说:“手机不能带入校园不仅是学校的事情,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为了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预防近视,建议家长可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如美术、舞蹈、乐器等让孩子得到全方面发展。”
当前,虽然各学校已执行通知精神,但要做好这件事还需家校协同发力。日常家长在和孩子相处时,要尽量避免当着孩子面玩手机,特别是玩各类游戏;要积极引导孩子的健康生活方式,多培养孩子兴趣爱好,多开展户外活动。此外,不要过早给孩子配备手机,家长要加强与学校和教师的沟通交流,共同探讨可行办法,让祖国的花朵璀璨绽放。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