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梨花一枝春带雨

♣ 缪士毅/文 程志开/图

万花踏春来,梨花最守信。伴随着和煦的春风,棵棵梨树盛放洁白的花朵,冰肌雪骨,银妆素裹,冷艳靓妆,恰如古诗写道:“千树万树白玉条,过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梨花,为啬薇科落叶乔木梨树的花。我国栽培梨树历史悠久,各地广为分布。《史记》载:“淮北荥南河济之间千株梨,其人与千户侯等也。”三国魏《九州论》:“安平好枣,其定好梨。梨树的花与叶同时开放或先叶开放,花期一般在四月,花瓣多为纯白色,花药紫红色”。梨花,在文人笔下有不少雅名,有的称之为“晴雪”,如唐代武元衡在《左掖梨花》中吟道:“巧笑解迎人,晴雪香堪惜”;元代邵亨贞在《清平乐·梨花》中也写道:“一枝晴雪初乾,几回惆怅东阑。料得和云入梦,翠衾夜夜生寒”;也有称梨花为“瀛州玉雨”,如陶谷《清异录》载:“司空图《菩萨蛮》谓梨花为瀛州玉雨”;而姚宽《西溪丛语》则称梨花为“淡客”。梨花还因洁白如琼玉,人们美其名为“玉雨花”。

梨花,因花素淡无染,多被诗人赋予冷艳、孤洁的品性,或将它拟为满腹哀愁的少妇,或将它比作一身素缟、体态轻盈的无邪少女。尤因花开繁盛,洁白如雪,故在诗人笔下,梨花常与白雪互喻,妙趣天然。唐代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人将雪花比作梨花,读之耐味,成为千古传诵名句。南朝萧子显《燕歌行》:“洛阳梨花落如雪,河边细草细如茵。”道出了洛阳梨花之繁盛。南朝齐文学家王融的《咏池上梨花》:“芳春照流雪,深夕映繁星。”描绘了瓣瓣梨花、点点星斗,交相辉映于水池之中,别有一番意境。宋代苏东坡《东栏梨花》:“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诗人面对满城春色、一树梨花,那种人生短促的感慨越发强烈。宋代陆游的《梨花》:“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是年华,常思南郑清明路,醉袖迎风雪一杈”、宋代黄庭坚的《压沙寺梨花》:“压沙寺后千株雪,长乐坊前十里香。寄语春风莫吹尽,夜深留与雪争光。”读来也让人赏心悦目,勾起了人们观赏梨花的意趣。

带雨的梨花,最是妩媚动人。唐白居易《长恨歌》:“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形容唐杨贵妃哭泣时的姿态,犹如沾着雨点的梨花。宋代赵福元《梨花》:“玉作精神雪作肤,雨中娇韵越清癯。若人会得嫣然态,写作杨妃出浴图。”作者喻雨中梨花,如美人出浴,平添了梨花娇美的风韵。宋代王洙《梨花》:“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诗人以雨中梨花比作美人垂泪,妙趣横生。宋代欧阳修《渔家傲》:“三月芳菲看欲暮,胭脂泪洒梨花雨”、宋代赵令畤《商调蝶恋花》:“弹到离愁凄咽处,弦肠俱断梨花雨”、宋代李甲《忆王孙》:“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宛如一幅幅动人的雨中梨花图,回味无穷。

春赏梨花,情趣盎然。华夏大地有不少观赏梨花的好去处。如山东莱阳市素有“梨乡”之称,每届花期,连阡接陌的梨花覆盖着广袤大地,如皑皑白雪,似渺渺轻烟,令人飘飘若仙;四川成都市东南角的翠湖梨乡景区,每年春天,万亩梨树绽放出洁白的花朵,呈现出“漫山遍野白如雪”的梨花盛景,美不胜收;四川绵竹市有“梨花之乡”美称,绵竹的春天,因梨花而美,十万亩梨花绵延数十公里,铺天盖地的梨花将游人置于洁白的花海之中,令人目不暇接,仿佛进入七彩斑澜的童话世界;河北省邯郸市魏县素享“中国鸭梨之乡”美誉,每年三四月间,那处处绽放的梨花如玉似雪,漫天洁白,一望无垠,真可谓“凭居莫厌临风看,占断春光是此花”;北京大兴庞各庄镇的万亩梨园,在春风中绽放繁葩,呈现一片白色的香雪海,人在花中行,花潮迎人流,别具风情;安徽砀山县素有“中国梨都”之称,每到春天,百里黄河故道梨花齐放,银波琼浪,万顷梨花晶莹似玉,游人可尽情饱览“千树梨花千树雪,一溪杨柳一溪烟”的美景,充分体验“两岸梨花舞飞雪,小舟一叶酌清风”的境界;河北省赵县是著名的“中国雪花梨之乡”,梨花盛开时节,万顷梨园,如玉似雪,漫天洁白,飘香醉人,蜂飞蝶舞,十分壮观,令人眼乱情迷。

眼下,又到梨花盛开时节。何不趁此春光,走进大自然,去尽情品味“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之意境,体验“梨花千树雪”“江南三月,犹有枝头千点雪”之情趣呢!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

--> 2021-03-04 1 1 迪庆日报 content_19471.html 1 梨花一枝春带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