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拉婚俗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阿扎 文/图 发布时间:2023-12-06 11:05:00

▲ 羊拉乡青年结婚现场。

相识相逢

新中国成立前,受经济基础和社会制度的限制,德钦县羊拉乡藏族群众的婚姻是有严格的门第限制的。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是不能通婚的,土司和头人只与地位相同的上层人物通婚,而平民百姓只能与平民百姓通婚,土司与平民之间嫁娶,则受到种种限制。1957年迪庆藏族自治州成立后,高原农牧民翻身做主人,实行婚姻自由、男女平等的政策。

一对恋人从相识、相知到恋爱,需要认识对方的机会,也需要独处的时间,拉近彼此的距离,生活在羊拉的藏族青年男女的相识、相逢、相爱是从抢帽子开始的。

抢帽子是羊拉藏族青年男女一种特殊的认识方式。男女双方相处一段时间后,男方会在女方在农场、田间、水磨坊劳作时,抢走对方的帽子或随身的装饰品,待女方追其到一个人少的场所后,两个人就可以进一步表达相互爱慕之情。如果女方对男生没有兴趣或根本看不上,则不会追上去,甚至会当场翻脸。

通过抢帽子确定两人的心意后,他们最常见的约会地点就是水磨坊。羊拉乡的百姓主要以青稞、小麦、玉米、荞麦等面食为主,因此需要经常到水磨坊磨面。水磨坊需要水来带动,一般建在山谷的最底端,前来磨一次面至少需要花费两三天的时间。在交通及通信最不发达的过去,确定心意的藏族儿女会相约一起去水磨坊磨面,也通过短暂的相处,达成相伴余生的约定。回来后,双方会把自己的决定告诉家里的父母或长辈,一般女方会告诉自己的母亲或奶奶、姐姐,男方会告诉自己的爷爷、父亲、哥哥,经过大人们的了解、沟通后,再决定是否同意这门亲事。

在等待家里人商量这门亲事的时候,青年男女往往抑制不住思念之情,会相约在夏季牧场,听鸟语花香、看蜂飞蝶舞、对唱情歌。

男:山顶上的阿妹,你像草原上的格桑花,美丽又动人。

女:牧场上的阿哥,我住在金沙江畔的藏寨里,那里四季如春、气候宜人。

男:草原上长者惜生仁慈,邻里和睦相处,常年以花为伴,以雪为邻,你是否愿意来草原做客。

女:我像峡谷里的孤燕,一直盘旋在河流、峡谷、藏寨间,疲惫和寂寞成了我的常客,如果草原是我前世许来的缘分,今生我定会与草原续缘。

……

在没有手机、微信,通信主要靠喊叫的年代里,藏族青年男女以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将双方情真意切的爱意表达得淋漓尽致。

除了自由恋爱,身体先天有缺陷、缺乏正常的社交活动、因抑郁而对婚姻失去信心、因感情受挫而不想谈恋爱的这几类青年男女,一般家里面会通过包办婚姻的方式帮助他们找到另一半。包办婚姻虽然是封建社会的产物,但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加强邻里和睦、增加人口出生率有积极的因素。不少包办婚姻的人同样过得很幸福,儿孙满堂、家宅兴旺。

藏族青年男女从相遇到相识,再到相濡以沫,从不受物质条件限制,只要他们认定了彼此,就会白首不分离。

提亲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演变,羊拉藏族传统婚礼习俗也随之改变、简化,但提亲属于藏族婚礼的重要一环,一直未曾改变过。自由恋爱的男女将相互爱慕之事告诉给家里的长者后,经过族人多方磋商和评估,做出同意或不同意两人结亲的决定。若同意,则会先请人算命,看是否属相相克,生活是否安康,儿女是否尽孝。若结果满意,男方则会派族人或长者、媒人骑着马到女方家求婚。提亲是女方对男方的综合考验,从德、智、体、美等多方面全面考察,任何环节出了问题也不行,或许一些细节上的差错就会导致幸福与自己擦肩而过。一般男方会派熟悉藏族传统婚礼习俗、口齿伶俐、反应迅速的人,再安排一到两个媒人将一条哈达、一坛醇香的青稞酒和其他的礼品带到女方家说媒,不厌其烦地阐述男方家风土人情淳朴、自然风光优美、收入多元且稳定,家人尊老爱幼、邻里和睦、遵纪守法、敬畏生命、敬畏自然,男方英俊潇洒、吃苦耐劳、勤俭修身等有利于促成这桩婚礼的话。女方也在相应范围内召集亲戚、长者、村内有威望的人,与男方前来的人交流、沟通。若女方父母同意,就将哈达、青稞酒和其他礼品当面接受,并回赠一条哈达,以示礼仪。女方家将择日宴请亲戚朋友喝酒,开始张罗筹办婚礼的事宜。由男方家长卜算吉日,托媒人持哈达报女方父母。若女方家庭因男方的一些行为和不可抗拒的因素无法接受,则不会接受礼物及哈达,并说明不同意这门婚事的原因,使提亲方不失颜面。

接亲

提完亲后,双方开始张罗筹办婚礼。在这期间,男方要准备好送给女方的礼品及新娘乘骑的马,礼品包括新娘穿的藏式服饰和首饰各一套,为报答女方父母的养育之恩,也要给女方父母各准备一套服饰,既可以是藏式的,也可以是汉式的。所有准备妥当后,迎亲前一天,男方派族人或长者一两名,带上礼品,骑着马,向女方家乡出发,接亲仪式自此开始。接亲队一般早上出发,太阳没有落山前要准时到达女方家里。接亲的队伍不辞辛苦地走向女方家,正当人困马乏,饥渴难耐时,远处的草甸上炊烟袅袅,醇香的酒味随风扑面而来。原来是女方家的亲朋好友深知接亲队的不易,特意在半路上准备丰盛的午餐,让接亲的人在草甸上休息片刻,酒足饭饱后再一起返回女方家中。

到了女方家村口的小路上,一群盛装的青年男女提着酒壶,拿着哈达等待接亲队的到来,他们排成整齐的队形,站在小路的正中央,唱着藏族传统的敬酒歌,表达对接亲队不辞辛劳、不远千里来接亲的决心和勇气。当敬酒歌唱完后,接亲队会唱一曲赞美新娘家乡物产丰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的歌曲以作答复。接亲的人在接受新娘家亲朋好友献上的哈达的同时,还要喝完敬的酒,并回献一条哈达和赠与一些钱物。

接亲队通过一个又一个考验后,终于来到新娘家的门口。进入家门前还有最后一个仪式,女方族人的长者有序地站在楼顶,手拿着洁白的哈达,唱起藏族敬酒歌长调,深沉而悠扬的歌声回荡在村子的每一个角落。随着歌声逐渐进入尾声,接亲的人缓缓走进大门,到达大厅后,围着中柱跳三圈奔放、豪迈的锅庄舞,表达相逢时的喜悦,称赞新娘家殷实的家境。跳完三圈后,接亲队和村里的人相继入座,桌上早已摆满青稞酒、水果、奶制品、零食、茶等食物,非常丰盛。

吃过晚餐,来做客的人越来越多,开始了羊拉藏族婚礼习俗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卡夏,卡夏是以比喻、拟人、夸张的方式,通过说笑的形式督促一个团体或一个人改变不良习惯。

天逐渐暗下来,接亲人的好日子也到头了,女方家人、朋友会想方设法让新娘洗头、化妆、换衣服,若男方带来的衣服、首饰不尽如人意,村里的年轻人会百般刁难,道歉、说明和动听的话语在卡夏时是不起任何作用的,直到接亲人拿出打动村里年轻人的钱物,才允许新娘换装。通过复杂的换装后,在村里年轻人的簇拥下,新娘、伴娘唱着藏族传统的酒歌,缓慢而有节奏地走进大厅,对号入座。在新娘、伴娘落座后,接亲的人起身送祝福辞和哈达,同时向女方父母献上准备的服饰,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和兄弟姐妹的手足之情。接着,村里的男女老少开始向新娘送祝福、献哈达、挂礼等。新娘双亲及族中亲友按老、小依次用双手将捧着的哈达搭在新娘肩上,礼品则放在新娘的面前并说几句吉祥话、祝福话。在送祝福、挂礼活动结束后,村里的男女老少跳起锅庄、弦子舞,直到天亮。

次日凌晨 ,接亲者在送亲者的陪同下,跳完三圈锅庄舞后,扶着新娘出门。此时新娘早已泪流满面,新娘的双亲、族人及亲朋好友因为舍不得,把新娘往回来,接亲的人又把新娘拉过去,重复好几遍,喧闹声、哭喊声交织在一起,忧伤、凄凉、惜别的氛围笼罩着整个村庄。接亲的人最终还是把新娘拉走了,将其扶上马,开始启程往回走。新娘在半悲半喜中告别生她养她的家乡,离开日夜相处的亲朋好友,开始了她在异地他乡的新生活。

送亲

新娘离开家,往男方家去时,接亲、送亲的亲友开始对歌,先对启程歌,再对乘马歌,最后唱告别歌,这些都是送亲调,内容多为安慰、祝福,一般是对答式。他们遇山唱山,遇水唱水,一直唱到男方所在的村庄附近。这时,村口的小路上,一群盛装的青年男女提着酒壶,拿着哈达在等待送亲队的到来,想一睹新娘的美丽容颜。他们排成整齐的队形,站在小路的正中央,唱着藏族传统的敬酒歌,主要表达对送亲的族人和长者不顾辛劳来送亲的感激之情。送亲的族人此时也要唱,内容主要赞颂对方村庄干净、民风淳朴、景色优美等。在接受男方亲朋好友献上的哈达的同时,喝完敬的酒,并回献一条哈达和赠与一些钱物后,送亲的队伍便齐整整来到新郎家了。新郎家门前的小坝子上,早已座无虚席、人声鼎沸,坝子的正中央站着一位高大英俊的中年男子,他穿着节日的盛装,手拿洁白的哈达,镇定地等待着送亲队伍的到来。男子面前摆着一张藏式桌子,上面摆满金银首饰、五谷杂粮、青稞酒、茶叶、糖果等,这里要进行送亲过程中最重要的仪式,要对下马调或称马赞。当送亲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到达坝子后,不会轻易下马,而是要进行对下马调。

羊拉藏族传统对下马调仪式从天文、地理、历史讲到民俗风情,内容十分丰富,表现方式各异,是集宗教、历史、社会风气、时代发展为一体的综合性民俗礼仪之一。当送亲使者骑着马走到桌子前一米左右时,对下马调仪式正式开始,以对答方式进行。送亲使者手持牵马绳,让马左右前后移动来显示送亲队伍阵容的庞大,在马移动的同时,开始说:“今天的天阳光灿烂,今天的地国泰民安,天地之间祥云连绵,在天地人和的吉祥日子里,你们的山顶是平的吗?山中的人尊老爱幼吗?山底的水是清澈见底的吗?要走的山路宽而平吗?舞池的地板坚固无比吗?唱祝福歌的地方有回音吗?如果没有,那我有教养的人不会胡言乱语,有严格家教家庭出生的新娘更不会随便下马。”

答复者手持哈达,开始答:“我们的山顶草原辽阔,牛羊成群,山中的百姓民风淳朴、尊老爱幼、团结友爱,山底的河水清澈如镜,可供神灵,要走的山路宽而平,跳的舞池能让你们满意,唱祝福歌的地方宽阔而有回音。”

第一轮较量结束,第二轮的较量又开始了。送亲使者在简单地说完路途的艰辛遥远后,再把自己骑的马从头到尾赞美一遍:“我骑的骏马,头像远方的群山,棱角分明,坚硬无比,眼睛像蓝色的海洋,清澈如镜,牙齿像茂密的树林,脖子上长出的毛直得像松树 ,前脚直得像箭头,后脚弯得像弓,耳朵尖得像刀子,马尾像瀑布一样,我今天骑来这样一匹马是为了什么?”此时按照传统习俗,答复者要从人类的起源讲起,把猿变人的前因、经过、结果讲述得淋漓尽致。讲完人类起源后,他会讲一些送亲队伍路途辛苦,请你们族人下马进屋的话,同时把哈达献给送亲者。如果送亲者不想早早下马,就不会接受哈达,把哈达还给对方,这样就得进行第三轮较量。送亲使者开始问:“用上好的砖茶做垫子了吗?用五彩的哈达做帐篷了吗?用印度上好的盐把路撒得像下雪一样吗?喝青稞酒像大海取水一样用之不尽吗?吃牦牛肉像山里挖土一样越挖越多吗?”男方的答复者灵机一动,避重就轻,开始赞美桌子上摆放的物品,然后把哈达献给送亲使者。这样一问一答进行好几轮,直到送亲使者接受哈达为止,对下马调仪式才算有始有终了。

新娘到了男方家里,门前有手捧哈达和喜酒的亲朋好友相迎,送接新娘的亲友在门前对酒当歌,祝福新人临门。进门后,送亲的队伍及亲友围着中柱,跳三圈深沉的锅庄舞,再按照送亲使者、迎亲人、新娘伴娘、送亲队伍的顺序入座,大摆宴席庆贺两天。

藏族人家客厅里的中柱,在藏族人心中是神圣的,更是神秘的,传说中,藏族家庭的兴衰与中柱有直接的关系。在藏族婚礼仪式中,在给新人献哈达之前,要先把哈达献给中柱,同时要致颂柱辞,讲述中柱从哪里来,砍中柱的艰辛,抬中柱的不易和对中柱的期望。传说中,中柱有3个亲人,父亲、母亲和儿子,中柱的父亲是印度的椰子树,他高大茂密、四季常青;母亲是西藏的菩提树,她柔情似水、招人喜欢;儿子是香柏树,他朝气逢勃、欣欣向荣,代表的都是吉祥、美好。

致完颂柱辞,新郎家族的族人、长者和亲朋好友开始向新人献哈达、送祝福、送贺礼,祝福他们新婚吉祥。送亲的第三天早上,新娘、新郎同送亲的队伍一起返回自己娘家小住几天,至此,整个结婚仪式结束。

在娘家的几天里,新娘要与族人、长者和父母商量陪嫁品带多少、带什么等问题,陪嫁品看家庭的经济状况而定,多是自愿,没有标准,服装、首饰、日用品、牛、羊、马都行。

责任编辑:卓玛拉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