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州博物馆看雪山雄姿品古戏风韵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何雨桐 王沙沙 发布时间:2023-05-19 09:26:13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迪庆州博物馆推出了《美在千秋白雪间——李忠翔作品展》和《海丝古戏经典——泉州木偶戏剧文物展》,一起到博物馆领略迪庆自然风光、民族文化和泉州古戏的魅力吧!        

美在千秋白雪间——李忠翔作品展


展览时间:2023年5月18日至9月10日

展览地点:迪庆州博物馆一楼临展厅

展览简介:1977年7月,李忠翔到迪庆藏族自治州参与迪庆州成立20周年庆典活动的筹备工作,这是他第一次到香格里拉,第一次见到雪山,自此开启了一个数十年来都做不醒的、执着追寻的美梦——“雪山梦”。

为了这个梦,李忠翔五到梅里雪山,四进巴拉格宗大峡谷,十进虎跳峡,七到白马雪山垭口,2006年还徒步走进曲宗贡牧场,住牦牛棚,在寒冷的雨雪天气中画下白马雪山主峰扎拉雀尼山麓的雄姿。2022年,已至耄耋之年的李忠翔又进到梅里雪山脚下的雨崩村,为海拔6054米的缅茨姆峰传神写照……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滇川藏这片区域就成了李忠翔创作的主阵地。数十年来,他多次赴拉萨、林芝、米林、雅鲁藏布江和四川的甘孜、阿坝地区的数座雪山,创作了大量作品。

经过近20年的努力,李忠翔创作了一批富于哲思内涵与象征意味的作品,形成了他独特的个人创作风格。2022年,李忠翔再次以迪庆的自然风光、民风民俗为主题,创作了8幅画作,也在此次活动中悉数捐给了迪庆州博物馆。

此次展览,共展出130余幅与迪庆风光、民族文化等有关的画作,是集中展示迪庆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的一个窗口。


海丝古戏经典——泉州木偶戏剧文物展

展览时间:2023年3月14日至5月23日

展览地点:迪庆州博物馆二楼展厅

展览简介:泉州是个戏曲之乡,内涵丰富、历史悠久。唐宋时期各地歌舞繁盛,以“歌舞搬演故事”促进了戏剧的形成,南戏就在东南沿海一带产生和发展。南宋朱熹的学生陈淳在漳州描述的“秋收之后,优人互凑诸乡保作淫戏......,或弄傀儡。筑棚于居民丛萃之地、四通八达之郊,以厂会观者。七、八月以来,正当其时”的情景,八百多年来,在泉南城乡各地一再重现。梨园戏的箫弦、傀儡戏的锣鼓从来不曾沉寂。

提线木偶戏古称“悬丝傀儡”,俗称“嘉礼”。《旧唐书·音乐志》载:“窟儡子,亦云傀儡子,作偶人以戏,善歌舞,本丧家乐,汉末始用于嘉会。”泉州提线木偶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四美班”和“五名家”班社组织的艺术规制,以历代帝王将相故事为主,编成四十二部“落笼簿”(剧本),搬演从《武王伐纣》至《洪武开头》的历史故事;同时沿用“本丧家乐”的传统,在丧葬、祀神、祭典等场合搬演《目连救母》全簿和一些神仙道化剧目。

掌中木偶,俗称“布袋戏”。明末清初,相传晋江、永春等地出现一些有别于悬丝傀儡的木偶戏班。清乾隆年间《晋江县志·风俗志》载:“又如木头戏俗称傀儡,近复有掌中弄巧,俗名布袋戏,演唱一场,各成音节。”至清中叶以后,泉州府所属五县已出现不少布袋戏世家。泉州掌中木偶吸取悬丝傀儡和梨园戏的表演程式,演唱以泉州南音为基本声腔,文乐弦管吹,武乐钲锣鼓。

泉州传统戏曲艺术,历史积淀深厚,剧目丰富,技艺精湛,各具特色。但在过去漫长的岁月中,因天灾人祸,屡遭破坏。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至六十年代中期,在中央人民政府戏曲改革政策的指导下,当地进行了有效的抢救与保护。各县市相继组建专业剧团,并以团带班形式和创办演员训练班的机制培养新人,同时组织新文艺工作者配合老艺人对戏曲艺术遗产开展了大规模的抢救继承工作,硕果累累。

改革开放以来,泉州戏曲界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广泛开展艺术创新活动,涌现出许多轰动中国剧坛的优秀剧目。

本次展览精选具有代表性的89件展品展出,通过丰富的木偶头和演奏乐器等实物和图片展示,让更多的观众了解泉州木偶戏的神秘踪迹,弘扬海上丝绸之路优秀的戏剧文化。



责任编辑:实习生 余红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