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了解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城,应该从了解它的文化入手。对于独克宗而言,其餐饮文化独具特色。 独克宗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建塘镇,是滇藏茶马古道的要冲。说到茶马古道和独克宗,自然会想到茶文化,不过在我们阐述独克宗茶文化之前,有必要对茶叶何时成为中国人的饮品作一番说明。 独克宗和茶的渊源 传说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唐朝茶学家陆羽在《茶经》中亦有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继神农氏传说之后,我所看到的文献资料里面,确切地记载茶的书籍应该是汉代王褒所撰写的《僮约》。王褒的《僮约》撰写于汉宣帝三年正月十五,从“筑肉臛芋,脍鱼炰鳖,烹茶尽具,已而盖藏”和“牵犬贩鹅,武阳买茶”两句话可以看出,汉代人已将饮茶看作是一桩很重要的事情,茶已成为日常的重要饮料,而且已作为商品在市场上广为流通。到了公元780年,陆羽撰写的《茶经》3卷涵盖当时与茶有关的一切知识,包括种茶、茶的用途、制茶方法、茶具与冲泡方法等,该书是中国茶文化的里程碑之作。 从晋至唐,茶已经成为风靡全国的一种饮品,而茶文化在宋代得以兴盛,普及至街头百姓。到清朝时期,六大茶类健全,最终形成了富于特色的中国茶文化。我们之所以在此追述茶叶在中国出现的历史,主要目的是要追究茶叶出现在涉藏地区的历史以及藏族饮茶的历史。 茶叶兴起于唐朝盛于宋代,唐朝是吐蕃走向历史舞台的时期,也吐蕃和中央王朝关系最为紧密的时期。滇藏茶马古道大约形成于公元六世纪后期,它南起云南茶叶主产区思茅、普洱,中间经过今天的大理、丽江、香格里拉进入西藏,藏族对茶叶的认知,大概率始于唐朝。独克宗开设茶马互市后,大规模进行以茶叶和马匹为代表的贸易往来,茶叶成为了独克宗藏族群众最主要且最具代表性的饮品,也形成了当地的茶文化。 独克宗的酥油茶 茶叶进入涉藏地区后,藏族创造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将油脂和茶叶混合而成的酥油茶。酥油茶是藏族群众每日必备的饮品,寒冷的时候可以驱寒,吃肉的时候可以去腻,饥饿的时候可以充饥,困乏的时候还可以清醒头脑。茶叶中含有维生素,可以减轻高原缺少蔬菜对身体带来的不良影响。酥油茶的出现,应该是和所处的地理环境有关,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长冬无夏,酥油茶制作简单,又可以为人体提供丰富的能量,因此在涉藏地区盛行。 藏族嗜茶如命,一些生活在独克宗的藏族人家一日三餐都要饮用酥油茶,部分人家还有吃夜宵的习惯,而此时同样少不了酥油茶的身影。在独克宗,还有在婚事、丧事等宴席上,将酥油茶列入中午饭招待客人的习惯。独克宗人到野外劳作时同样会带上制作酥油茶的器具。无论多忙碌,总要抽出时间打上一壶茶。在独克宗人的待客之道中,酥油茶自始至终占据主要地位。但凡有客人进家门,寒暄过后主人家便邀请来客进入厅堂。拿出茶具熬制酥油茶,并且配以相应的食品,一边闲聊一边饮茶进食。独克宗人对酥油茶的热爱可以用一句话来总括:那就是餐餐不离酥油茶。 说到酥油茶还不得不提一下它的主要原材料——酥油。酥油是藏族饮食之精华,主要来源于牛奶。在独克宗以及周边村寨,都有饲养牛羊的传统,独克宗之外的周边村寨,都有自家的牧场。建塘镇出产的酥油,一般分为牦牛酥油和黄牛酥油。所谓牦牛酥油,就是从牦牛牛奶中提取出来的酥油,黄牛酥油就是从黄牛牛奶中提取出来的酥油。尽管从两种不同牛奶中提取出来的都是酥油,但牦牛酥油味道更香醇。 制作酥油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首先,牛群需要有专人负责放牧。当天气渐暖时,放牧的人要将牛群赶到海拔更高的牧场去,等到天气变冷时再回到坝区。对牦牛而言,所处的温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温度太高或太低对产奶量和牛奶的品质都有影响。夏季草丰水茂,牛儿膘肥体壮,是产奶量最高的季节,酥油的产量也最大。负责放牧的人除了放牧,还要挤牛奶、打制酥油、制作奶渣等。挤好牛奶之后,将足够的牛奶倒入专门的木桶里,利用茶杵上下不停搅动,这个过程很费体力,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待搅动一定时间后,牛奶中的油脂就会逐渐漂浮在最上层。将这些油脂捞出来,放入干净的冷水中,油脂逐渐凝固,将其一点点捏成饼状就制作完成一个酥油饼。 对独克宗人来说,茶叶和酥油同样重要。因此在过年、过节时,他们还有将酥油作为礼物和礼品送给亲戚、长辈的习俗。 独克宗人制作酥油茶的用具包括茶桶、茶罐、木盒等。茶桶大多是木质的,据独克宗上了年纪的老人回忆,过去他们都是纯手工制作茶桶。用工具将圆木中心的木屑挖出,但不能完全掏空,要在圆木底部预留几厘米,一个茶桶就做好了。随着社会进步,各类电器层出不穷,电动打茶机也随之出现,但我个人还是喜欢用茶桶打茶,我认为手动打出来的茶更醇香。 还有一种茶桶,制作方法与木缸类似。首先选择适合做缸壁的木材,用柴刀或者是专用工具将木材划为多片长度、宽度、厚度相同的木板,接下来用压迫的方式,将这些木板弯成一样的弧度,再将这些弧度一致的木板一一拼装为圆形桶状,再依次用几道竹篾从上到下将这些木板箍紧,茶桶就制作完成了。 制作好茶桶还没完,还需要制作茶杵。茶杵最关键的部件就是茶塞,茶塞是一块厚度在5厘米左右、直径与茶桶自身的直径差不多的圆形木塞。在加工好的圆形木塞中部钻出一个适合安装杵棒的圆孔,再将杵棒一端插入圆形木塞中部的圆孔固定住,茶杵就做好了,这时才真正宣告茶桶的制作最终完成。 制作酥油茶,除茶桶外,还得有用来熬制茶水的茶罐。一般我们喝茶都是用开水冲泡,而制作酥油茶的茶水,则是在专门的茶罐中煮沸的。独克宗人煮茶水的茶罐一般是黑陶茶罐,也称“居罐”。居罐并不是随便就能制作的,它是用当地一种特殊的土做坯,用流传几千年的技术烧制而成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可以在火塘里烧、在各种电器上使用茶罐相继出现,现在不少独克宗人用不锈钢茶罐来煮茶水,与使用黑陶茶罐相比,省去了生火的麻烦,也更省时。不过传统的黑陶茶罐依然受独克宗人欢迎。 制作酥油茶还有一样东西不可或缺,那就是木盒。独克宗人使用的木盒一般有两种形状,一种是长方形的,另一种是圆形的。长方形木盒中间有一块隔板,一边用来放盐,另一边用来放茶叶,独克宗人也将其称为盐巴盒或是茶叶盒。圆形的木盒直径要长于酥油的直径,因为在独克宗,这种圆形木盒是用来盛放酥油的,当地人也称其为酥油盒。 喝酥油用的茶具独克宗人称之为“摇居”,“居”在藏语中是壶罐的意思。摇居根据材料可以分为黑陶摇居、铝质摇居、铜质摇居、搪瓷摇居等。摇居不光用来斟茶,也可以用来斟酒、斟牛奶、斟酸奶水等。一般而言,在平时家庭用餐中,大多数独克宗人不太使用摇居来斟茶,但在举办各类宴席时就得正规使用摇居来斟茶。 上述都是居家制作酥油茶时所用到的相关用具,如果在田间地头干活或是到山林中砍柴时想制作一壶酥油茶喝,还得用上褡裢。褡裢是用布料缝制的,在同一块布料的两头各缝制一个口袋,外出的时候,人们只要将褡裢放在自己肩上,或者是系挂在腰部,再或者直接放在马背上,就能很方便携带需要的物品了。褡裢是赶马人的好帮手,为他们走南闯北提供了不小的帮助。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