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林央宗在海拔4000多米的牧场上利用闲暇时间看报。
立春过后,南方很多地方春暖花开,但在迪庆高原,漫长的寒冬没有结束的意思。行走在群山间,漫天飞舞的雪花,迎面刺骨的寒风,令人阵阵打颤。 大雪过后,天气转晴,随着气温升高,雪慢慢融化,干枯的小草在雪水的滋润下变得些许鲜嫩,素有“高原之舟”之称的牦牛开始了一天的觅食。生活在海拔4000多米的牧场上的牧民七林央宗像往常一样将前一天晚上关进牛圈的母牛放出来,喂上些许“怯奘”(一种盐和糌粑混合在一起的饲料),之后在牧歌声的萦绕中将它们赶到不远处的坝子上。 七林央宗忙碌的一天开始了。 今年52岁的七林央宗是地地道道的牧民,小学毕业后就跟随村里的大人在牧场放牧,据她回忆,由于当时是按工分吃饭,为了填饱肚子和减轻家里人的负担,七林央宗年龄虽小,却已承担起了一份重任。当我跟她聊起那段青葱岁月时,我从她的脸上看不出任何的埋怨,坚毅的眼神和灿烂的笑容使我倍感钦佩。她告诉我,唯一遗憾是自己辍学。 小考那年,全班发挥失常,作为班级里成绩最好的七林央宗也不例外。在十字路口,有人选择了继续求学,而更多人选择了辍学,七林央宗思前想后,想到自己并不优渥的家境,选择了后者。 虽然梦想在现实面前破灭,但七林央宗追求知识的脚步却从未停息。她一个人在牧场,闲暇时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看报纸,听广播,尤其热衷于对时事热点的了解。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人们普遍选择手机、电脑等渠道获取信息,但对于已经习惯纸质阅读的七林央宗来说,这些信息渠道反而显得繁琐,她还是喜欢一个人拿着报纸,身边放部的收音机,在午后坐在小木屋旁慢慢品味其中的乐趣。 七林央宗的老家尼汝村是典型的半农半牧区,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后,尼汝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尤其像七林央宗这样的牧民,放到以前,饲养的牲畜死亡只能自认倒霉,有时候牲畜死亡数量大,对于整个家庭来说都是极大的损失。现如今,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好,给牲畜上了死亡保险,这对于牧民来说是何等幸福之事……聊到这些,七林央宗的言谈间无不流露着对党和国家的感恩。从小生活在牧场的七林央宗对大自然有着特殊的感情,每年转换牧场的季节是她最开心的时候,因为她知道,牧民不定期地流动有利于草原生态系统的更换与修复,也符合国家倡导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 午后,阳光从木屋的缝隙间照射进来,屋里光影斑驳,正好散落在火塘边煮茶的七林央宗的脸上,屋里突然热了起来。她起身从背后的竹篮里拿出一个木盒,那是一个用檀香木制作的方形盒子,散发着淡淡的檀香味。七林央宗从里面取出一张报纸,然后笑着说:“以前就喜欢看报,那个时候条件艰苦,路程遥远,收到一份报纸要间隔好几个月时间,有时候甚至是半年,也正是从那时起就养成了收藏报纸的习惯。现在条件变好了,报纸、杂志这些以前很难见到的,现在都一应俱全……我们这辈人是经历过苦难的人,所以对任何东西都很珍惜,哪怕是一根针。”听到这些,我鼻头不由得酸了起来,内心五味杂陈,当我看向她的那一刻,总感觉一种热量在空气中蔓延。除了报纸,盒子里面还有一张老旧的黑白照片,她自豪地说道:“这是我们的小学毕业照,虽然我没有继续走完求学之路,但我们班的同学厉害着呢,有的在首都工作……”现如今,这样的自豪似乎显得有些“廉价”,很多从小山村来的孩子都得以到大城市求学。但是,在当时那个年代,却是很多人遥不可及的梦吧,比如七林央宗…… 高原的傍晚,寒风中的阳光并不温暖,但屋内并不寒冷,坐在火塘边的我们意犹未尽,好想再说点什么,表达彼此心中的热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