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九的故事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丹珍 发布时间:2022-12-23 09:50:41

在调研非遗传承人的过程中,一个偶然机会,我认识了五九——一个技术娴熟、造诣较深的装饰彩绘技艺人才。最初,阿新老师在给我介绍五九的时候说他是一个听力有障碍的残疾人,我听了既好奇又平添了几分敬意。我就是这么一个感性的人,首先想到了他的不容易。

我想象的五九应该是一个历经沧桑的老人,见到五九,和想象的相去较远,他是一个精神饱满、40多岁的藏族汉子,个子不高,一张圆脸笑盈盈的,给人一种愉悦感。他出生在德钦县奔子栏镇习木各村的卡沙家,是以彩绘谋生的手工艺人家。五九的妻子次里次姆,是一个热情漂亮的藏族女人,也是五九的“翻译官”,有什么事她就大声地在他的耳朵旁边比划解释,五九听得懂媳妇跟他说话的意思。一看,他们是一对默契又和谐的夫妻。

藏族绘画大致包括了唐卡、彩绘(壁画)、祥巴和坛城。五九主修的是彩绘。见到他之前,我们已在奔子栏镇的寺庙里、农家的佛堂里、民居建筑上看到五九的彩绘,绘制了藏传佛教文化、社会生活场面。在欣赏彩绘的过程中,我们感觉到五九的绘画朴实精细,色彩鲜明,既有宗教文化的特点,又有奔子栏当地的用色特点,具有鲜明的个性,体现了藏族人的价值观,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大家都感慨着五九不凡的画功。

我们走访五九的那天,正赶上五九给奔子栏的一户人家彩绘佛堂,有机会看到五九的创作过程。佛堂的一角地面上摆满了绘图所需要的各种颜料、大小刷子30多把、吉麦(藏语,类似于模板)、砂纸、铅笔、毛笔、针等。他给我们表演彩绘的图案是“双鹿听经”。只见五九麻利地配制好颜料后,用尺子测量出拟绘图的大小,然后用铅笔在图版的纸上勾勒出云雾山水、花草树木和对望的双鹿;第二步就是针眼,用自制的笔针沿着草图上的铅笔画刺青;然后娴熟地印画,之后将印有花纹的图案拿起,搭起椅子,爬上画架,贴在需要作画的佛堂板壁上;再用黑色的毛笔进行线描,在线描的基础上用大小不同的刷子按顺序敷上颜色。染色过程:第一是染天空,用蓝色;第二是染地,用绿色;第三是染云雾,用白色;第四是染双鹿,用肉黄色;第五是染其他景物的深色部分;第六是用浅色染其他浅色部分。之后用色进一步渲染加工,丰富色彩层次。这些动作一气呵成,半个小时左右一副“双鹿听经”就跃然壁上,栩栩如生。我们看呆了,被五九精湛的技艺折服。五九比划着对我们说,最后一步是上漆,在画上涂上无色的青光漆,可以保护画面鲜艳如初。

我们非常佩服五九,颜料配制准确、线条草图素描流利、绘画敷色娴熟有序。

深入了解五九,才知道了他的经历。5岁的时候因为高烧丧失听力,7岁时又因为听力障碍辍学。然而,命运在关闭了上学的大门时,给他开启了一扇窗:小时候,父亲和二叔常常带着五九到寺庙、佛堂制作彩绘,耳闻目见,他渐渐对彩绘产生了兴趣,1989年他正式跟随父亲和二叔次里尼玛学习彩绘艺术。13岁时,叔叔向他传授藏族传统装饰彩绘的基础技能,开启了五九的绘画之路。他天资聪颖、善于学习,20岁就可以完成装饰彩绘。他的彩绘表现手法简练,重在以神传形,如梁上凤纹、龙纹,斗拱上的塌鼻兽、吐宝兽、八瑞相托瓶、吉福人瑞相等画得栩栩如生。1998年,21岁的他已经掌握装饰彩绘制作技艺。2002年,能独立完成佛堂内图案的制、描、绘。10年来,他完成127个寺庙、民居的壁画和装饰,足迹踏遍奔子栏、尼西、东旺、小中甸、得荣等地,因为他做活认真,价格公道,请他绘画的人络绎不绝。

五九还是一个热心人,注重技艺的传承。2005年招收学徒,开始了他的传统绘画技艺传承事业。主要学徒有斯那培初、次里尼玛、阿层等13名学徒,这些学徒在业界已能独当一面。2016年,他成为县级装饰彩绘传承人。

五九身残志坚,既是一名成熟的装饰彩绘和制作人才,也是远近闻名的手艺传承人,更是热心回报社会的公益人。奔子栏村10多个公益活动场所的建筑上需要彩绘的地方,都是五九完成,还有村里活动室的100多张桌椅的彩绘,居民的桌椅、糌粑盒等旧货翻新,村民白事棺木的涂漆等,都请五九完成。

由于听力障碍,五九对外面的世界了解不多,只是专注于自己的彩绘,做好份内的事。他的故事,我们主要是通过其他人了解到的,但我们敬佩的不仅仅是他的才艺,而是他有一颗纯净的心,一颗坚守艺术的心。

责任编辑:卓玛拉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