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围炉好时光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李风玲 发布时间:2022-12-19 10:48:02

入冬了,天冷了,我生活的地方渐次开始了供暖。屋子里热烘烘的,怎么也得20几度。可我总觉得,这热度看不见也摸不着,总不如从前那一炉火来得立体生动有味道。

记忆中第一次生炉子是在小学三年级。那个冬天的下午,正在教室里看着我们读课文的老师忽然眼睛一亮,他说:“天冷了,我们砌个炉子怎么样?”

当时的我们只有十来岁,并不知道怎样砌炉子,但就觉得这是个幸福的事,比看书写字更有意思。我们异口同声地说好,语气里是满满的兴奋。

于是,那个冬日的下午,心灵手巧的老师说干就干。年纪尚幼的我们也根本帮不上老师的忙,就只是坐在凳子上静静地看着,看着老师一个人在那里摆弄忙活。

老师先是选好位置,然后便开始和泥、搬砖、砌炉子。才一个多小时,一个又高又粗的炉子便砌成了。炉子底座较粗,上身稍细,敦实实地像班里某个憨厚的男生。老师去教室外面拾了点干柴、树叶,火柴一擦,那火苗便燃起来了,只听得炉膛里呼呼作响,很快便炉火熊熊。

老师说,从明天开始,同学们轮番从家里带柴禾来学校,我们好点火生炉子。我们都痛快地答应着。

那个时候,村里没有谁家会舍得买煤生炉子,天冷了,就往锅底或者炕洞子里多添几把柴烧烧炕而已。但是我们的启蒙老师却为我们这一群小孩儿自己动手砌了个炉子。然后他又跟村里申请,买了点煤块,于是整个冬天,我们的教室里都暖洋洋的。

我们经常在下课的时候将手贴到炉子外壁上去,那炉壁的温暖好像会呼吸似的,一丝丝渗进我们的身体里。

记忆中第二次生炉子是在我师专毕业以后。那年我回到家乡小镇从教,每到冬天寒意渐深时,学校就开始发放炉具,准备生火取暖。老师们一队队地走进学校的仓库,把那些炉子、管子、钩子、铲子领出来,然后便沉浸在即将生火的忙碌和兴奋里。

年长的老师负责技术指导,年轻的老师则踩着高凳安装。管子应该用几截,弯脖应该用几个,老师们都是有商有量,斟酌再三。还有的老师打水和泥“膛炉子”。所谓“膛”,就是在炉子的内壁上抹一层泥。经验告诉我们,“膛”过的炉子会更旺。待到安装完毕,老一辈的教师就一定会说:“中午我们祭炉子!”

祭炉子比生炉子还要让同事们兴奋,大家买菜的买菜,割肉的割肉,萝卜、白菜、粉皮、豆腐……热气腾腾地炖上一锅儿。只等火候一到,大家便围在火炉边边吃边聊,然后以水代酒,彼此碰杯,敬天敬地敬炉神。自此,整个冬天办公室里都会炉火熊熊。

课间休息的时候,老师们也会围着火炉谈天文地理,聊海阔天空。炉火将我们的脸烤得通红,炉上的水壶嗞嗞地冒着热气。我们烤着火炉,抱着水杯,感受着最温暖的人间情意。

记忆中第三次生炉子是我结婚以后。

我们结婚是在冬天,老公买了新的炉具,安在小小的新房里,仍旧是铁皮炉,炉盖一圈儿套着一圈儿,管子锃亮,一截伸出屋外。老公劈了木头,买了齐整的煤块。他先是揉一团报纸,用火柴点着,扔进炉膛里去,紧接着再放几块砍好的粗细适中的木头,便听得炉膛里“轰轰”作响,有火苗从炉口蹿出来。但是不急,先盖上炉盖,再添几块木头,让那火势够大够硬,然后再将不大不小均匀的煤块填进炉膛里。很快,煤块便被引燃了,它的火势并不张扬,也没有声息,但是散发的却是恒久的温度。我搬一个马扎,坐在炉子旁,然后抱一本书,围炉夜读。屋外是渐深的冬夜,屋内是红炉和爱人,我就在这样的温馨与静谧里,开始了我的新生活。

如今的冬天,人们取暖或是用空调,或是有地暖,笨重的炉子已经退居二线,可我却总是想起从前的那一炉火,想起那炉火烧透了炉盖、通红一片的情形。没有了炉火的冬天,少了许多的人间情味,那些熨帖的温度与温情啊,至今仍让我时时怀想,念念不忘。

责任编辑:泽仁拉姆

上一篇:杀猪客记忆

下一篇:老街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