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岩画——刻在石头上的远古呼唤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钱国宏 发布时间:2022-12-15 09:54:06

巍峨的贺兰山,随处耸立着坚硬无比、如刀削般的巨大岩石峭壁,历经千万年风雨而未有丝毫改变。在贺兰山东麓绵延200多千米的范围内,有27个山口,分布着数以万计的古代岩画。这些出于远古人之手的画作由于岩石的坚硬特性而保存了千万年,人们把它们称为贺兰山岩画。前不久,我随“西北采风团”一同走近了贺兰山岩画。
贺兰山自古以来是西戎、羌、氐、匈奴、鲜卑、突厥、党项等众多少数民族长期游牧、繁衍生息的地方。他们在纸笔没有发明的时代,游牧、围猎之余,以石为笔,以岩壁作纸,把自己的生活、思想、喜怒哀乐都凿刻于其上。上万幅岩画包括了远古人的放牧、狩猎、祭祀、争战、娱舞等生活场景以及牛、羊、马、鹿、虎等多种动物图案和抽象符号等。
经科学家用地衣测年法鉴定,贺兰山岩画的制作时限跨度将近万年。也就是说,从商周时期的鬼方、獯鬻、猃狁、鬼戎,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狄、戎、匈奴,再到隋唐至西夏、元时期的鲜卑、突厥、党项、蒙古等民族,跨越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历史阶段,在这里由不同的游牧人群按照不同的心理意向,先后在绵延数百里的山崖上进行过岩画凿刻,不论后来许多民族或迁徙或融合于其他民族,但这些岩画真实地留下了他们的文化和文明的足迹。因此,贺兰山岩画的作者并不是单一的民族,而是众多古代游牧民族集体创作的结晶。史学家认为,贺兰山岩画是中国游牧民族用艺术形象描绘的史诗,是研究中国人类文化史、宗教史、原始艺术史的文化宝库,更是记录人类童年时期的艺术珍品。
贺兰山的岩画确切地说是岩刻。在风景秀丽的贺兰山东麓,已发现的遗存岩画群有27处,画面总数约在万幅以上。最具代表性的是贺兰口岩画,有5500多幅单体图案的岩画,分布在沟谷两侧绵延600多米的山岩石壁上。它们大部分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北方游牧民族所为,也有其他朝代和西夏时期的画像。刻制方法有凿刻和磨制两种,人首像的画面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其次为牛、马、驴、鹿、鸟、狼等动物图形。其艺术造型粗犷浑厚,构图朴实,姿态自然,写实性较强,给人一种真实、亲切、肃穆和纯真的感受。贺兰口岩画的题材、内容与表现手法都十分广泛,富有想象力。就人首像而言,有的长着犄角,有的插着羽毛,有的戴尖形或圆顶帽子,有的大耳高鼻满脸生毛,有的口衔骨头,有的面部有条形纹或弧形纹。动物岩画图形构图粗犷,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太阳神岩画是贺兰山岩画中的精品,磨刻在距地面40余米高的石壁上,双目炯炯有神,看上去非常威武——远古时代,人们以太阳为图腾,刻画成岩画,表达对太阳的崇拜。
贺兰山岩画记录着人类童年时期的一切,它们中的每一幅都仿佛有着灵动的生命,挂着亘古的微笑,涌动着鲜活的生命和智慧。我置身于青山绿树之中,欣赏着一幅幅形象逼真的岩画,仿佛看到了远古时代的人类正在旷野和森林中穿梭,在太阳底下聚火而舞……旅途中,团友即兴赋诗:
贺兰山缺雁南飞,雨歇云轻日照微。
绝壁攀岩羊渐壮,寒溪跳涧鹿初肥。
运斤落木逢秋去,举火摩崖戴月归。
惟石有言须破译,太阳神迹浴光辉!

责任编辑:卓玛拉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