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过人头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熊代厚/文 汤青/图 发布时间:2022-09-06 16:37:52

上午路过门前的荷塘,叶和花皆已亭亭,驻足欣赏间,突然想起《西洲曲》里的句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比较长的一首,共有32句,全曲清辞俊语,而这几句语言虽朴素,形象却丰富,情感极动人。正是这样的初秋,她在南塘采莲,荷叶田田,莲花亭亭,把她罩在一片花阴之中。在这里,“莲”与“怜”字谐音双关,“怜”在古诗文中是“爱”的意思,“子”,你也,莲子,怜子,就是爱你的意思。她一边采着莲,一边想着她的心上人,荷下的水是那样的清澈,如她想他的心。这样写似还不够,接着又写了一句:“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莲心彻底红”是直接的表白,情感瞬间浓烈起来,但郎君并不在眼前,甚至不知在哪里,低头弄完莲子,只能仰头怅望着飞鸿,这一份情,从轻柔到深浓,最终是淡淡的忧伤。

莲花很美,因而古人常把莲花和美人放在一起写,花面交相映,清新脱俗。王昌龄的《采莲曲》写得更加生动形象。“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采莲少女的裙子和荷叶同一个颜色,鲜嫩活泼。“芙蓉向脸两边开”,“芙蓉”即荷花,采莲少女红润艳丽的脸庞和刚刚绽放的荷花交相辉映。荷叶和罗裙本来就分不清,现在人面和芙蓉更难分得清了,所以诗人用了一个“乱”字。 因为分不清,自然“看不见”,他的心上人,现在混入了这绿叶和红花中,刹那之间,有了一种变化的惊奇与莫测的惆怅,他以为他丢失了心爱的姑娘。就在惆怅之际,就在迷茫之时,莲塘中飘起了清脆的歌声,方才让人意识到,他的心上人仍然在这片荷塘里,在这青翠的叶和这鲜艳的花中,他的心又明朗起来,饱满起来。

手法真是高超!诗人并没对采莲女有任何的正面描摹,始终把她置于田田荷叶、艳艳荷花间,若隐若现,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让我们自己去想象她的风姿,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大诗人李白除了爱月,也爱莲,他的号就叫青莲居士,他写过多首《采莲曲》,很有情致。“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若耶溪旁,荷叶青青,芙蓉朵朵,采莲的女孩,在荷叶穿行。“笑隔荷花”,心情挺好,“共人语”,当不止一个人,而是一群年轻的女子。她们隔着荷花开心地说笑,互相嬉戏,荷香体香四起,轻音软语频传。

正如徐志摩的“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这欢声笑语吸引了岸上的游冶郎,三三五五似隐非隐在垂杨下。采莲女不知是在挥手还是在故意摆弄,将香袖高举挥动,河面倒映着她精心准备的新妆,露出她娇羞的神态。

“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岸上的小伙子们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吸引,深深打动,徘徊踯躅不忍离去,身边的马儿嘶鸣声声,落花纷纷飞去。这一幕,多像《陌上桑》中“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从此相思入骨,愁肠空断。实际上这是诗人采用反衬的手法来表现采莲女的美,写得活泼大方,清新脱俗。

白居易的《采莲曲》写得也很有意思:“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在古诗文中,菱和荷常为一体,采菱和采莲常同时。在一湾清塘,菱叶随着水波飘荡,荷叶在风中摇曳,在荷花深处,采莲的小船轻快得像飞梭一般。不知是刻意的等待,还是偶然相遇,采莲的姑娘看见自己的心上人,多想跟他说话,此刻何止千言万语?但因种种的原因,她却只是低头羞涩微笑,一句话也说不出,在她抚弄黑发的一瞬间,玉簪掉落到水中。

你看写得多生动,特别是“碧玉搔头落水中”这一细节,初恋少女那一份喜悦、娇羞又微带紧张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想象不尽,余味悠长。


责任编辑:杨小楠

上一篇:点一盏心灯

下一篇:人要会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