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乡最深的记忆,不是那古巷幽邃,也非那小桥流水,而是满眼翠绿的竹子,以至于在外乡看到竹子都会想起家乡。 我从小生活在南方,南方多茂林修竹。在我家门前就有一片竹林。我第一次看到竹林时是震惊的。一眼望去,不见边际。竹子密密麻麻地长满了坡地,延伸到远处的山,四面环山绕竹。我曾对着竹林发呆,不知竹林的尽头是山,还是山的尽头是竹林。蓊蓊郁郁的一大片,簇拥着山村,几乎将巴掌大的村落覆盖得严严实实,有一种深闺人未识的感觉。 竹,是安静的美男子。它们或形单影只,显现出一个摇曳多姿的灵动之身;或而成群,结成一片望不尽的翠绿的海。倘若有风吹过,细密如针尖般的叶子也飘飘洒洒地翩翩起舞,它们的身板却还是直直地挺着,直入云霄。竹的枝丫依靠着枝丫,叶子茂盛,颇有一种连天之势。若是从高空俯瞰,你一定颇为震撼,那接二连三的竹,竟然悄无声息地结成了一张密密的网,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若是风大了些,还会引得一阵狂舞,竹叶与竹叶相互依偎,也会有几片或黄或绿的竹叶从高而笔直的竹梢上从容优雅地飞舞下来,足以惊艳人的眼眸。 小时候,外婆常对我说,千万别去竹林深处,她总编着故事来吓唬我,说竹林深处住着妖怪,专门惩罚不听话的娃。有一次,我调皮地闯入了竹林,一时之间竟分不清南北东西了。原来,竹子的生长大多是没有规律的,要长就长一大片,密密匝匝地长着。而且,竹林的环境也颇为幽暗潮湿,这在农村人看来是缺少阳气和生机的,会积累和增长戾气,因此,不许小孩贸然进入。 北方的竹与南方的竹有明显的不同。南方之竹,匀称丰盈,常常连成一片,通常以竹林居多,当你身处于南方是很少能看到稀疏单一的竹子的。在南方,竹的用途也被充分发挥了出来,竹屋、竹棚、竹篓、竹椅、竹席……栖居南方,无竹会缺少很多乐趣。而在北方,竹子大多是纤弱瘦小的,且最多也就几十根,通常被用来当做园区景观供人观赏。在北方,要寻找一处一大片的竹林很难,我在北方生活多年,也只是在外出时曾见过一两次,尽管竹的长势和规模并不大,但仍然有林下生风的况味。 让我觉得颇为玄妙的是竹声。当你从竹林旁路过,就会听到一阵“沙沙沙”的声响,是下雨的声音吗?可是阳光还在,晴天怎会有雨声?原来,是风吹竹叶留下的一阵清欢。漫天的沙沙声隔绝了外界的杂音,仿佛世间只剩下眼前的一片天地、眼前的竹林和我。记得台湾作家林清玄先生曾在《随风吹笛》中这样写道:“它像一片乐海,波涛汹涌,声威远大。”尽管,先生所描写的对象和听到的声音并不是竹,可我还是被那种磅礴所震惊。想到听过的竹声,也有种似曾相识的模样,竹声交织着风声,得以洗涤心尘。 还有一种和竹声相媲美的,就是竹笋的味道。柳絮飘飞的春三月中,竹笋蓄势待发,钻出地面。那种刚长出来不到一周的竹笋,最是厨房食材的好搭配,因其个头儿丰盈、肉质饱满、水分充足、柔嫩绵软、鲜甜脆口等一系列优势深得人们的喜爱。走进竹林挑选一两个大小适中的竹笋,除去厚厚的竹笋壳后的竹笋,白而剔透,十分诱人。若是将其焯水后,与农家腊肉一同小炒,也是一道与人间烟火味儿有关的家常小菜了。 其实,竹还有很大的药用价值:竹叶能解渴除烦利尿,竹沥能镇咳祛痰治疗中风导致的声音嘶哑,竹茹可治呕吐……竹,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葳蕤。中医诸多方剂中就有一首名方“加减葳蕤汤”,由葳蕤、葱白、桔梗、白薇、淡豆豉、薄荷、红枣、甘草等中药配伍组成,治疗素体阴虚兼有外感风热导致的咳嗽、咽干、心烦、口渴等疾病。 我总觉得,竹子有着一种“乐天派”的脾性。不管生长在哪里,也不管土地的肥沃或贫瘠、雨水的充盈或稀少,只要能活下来就一定是高大修长的模样。竹子的风格是积极向上的,它不因挫折而委屈,也不因风霜而变色,更不见哪一棵竹子因风调雨顺而长得肥硕。相反,适宜的水土只会造就茁壮的竹林,况且,竹是不自私的。 风来笑有声,雨过净如洗。夏日里,最让人记忆犹新的,也莫过于竹叶风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