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头的晨雾刚刚散去,我们就已经来到了维西县永春乡庆福村东山村民小组。春耕时节的小山村,远处满目苍翠,眼前则是各种果树的花儿竞相怒放,一群出早工的乡亲正在田间地头忙碌,一幅美丽和谐、充满生机的画卷在大自然宁静的怀抱中自由舒展。管护员李红光正在给今天要去巡山的护林员安排巡护重点,交代注意事项。老李看到我们,马上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地给我们介绍起这支综合素质强、作风过硬的护林队伍。 今年53岁的李红光身体健朗,思维敏捷,在东山村民小组他身兼数职,既是护林员,又是村第三党支部书记,也是村里典型的“独居老人”。为什么这样说呢?老李一家四口,大女儿是一名人民教师,小女儿已嫁到外村,妻子在县城带外甥女,家里就只有他一个人居住,但这老头不简单,守护绿水青山他是一把好手,勤劳致富他也走在前面。这个没人“管”的老头,一到晚上就挨家挨户串门子,火塘边、院坝里,他苦口婆心劝导群众如何保护生态,如何发展产业,如何改善人居环境等等,直到大家听懂为止。 其实,老李也可以离开老家到儿女身边享清福,但用他的话说,就是因为对生养他的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这辈子也离不开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我要做绿水青山的守护者,直到死去的那天。”李红光一边谈着巡山护林中惊险而又令人感动的故事,一边坚定地对我们说。 “我们最服的就是李大哥,他带头学习,带头巡山护林,带头勤劳致富,带头帮助困难群众。在守好山山水水的同时,他一个人在家还盘10亩地,光药材就有4亩,种地加上护林员补助,一年下来,收入不会低于五六万元,真正做到了巡山种地两不误。”生态护林员雀丽军说。雀丽军是维西县落实国家“生态脱贫一批”政策的一个缩影,在没有成为生态护林员以前,他家庭非常贫困,被吸纳成为护林员以后,经常参加学习培训,在李红光等一批护林员的示范带动下,雀丽军戒了酒瘾,一边放羊一边巡山,家里还租了几亩地种药材,年收入10余万元,两个孩子都很乖巧,老大还考上了大学。 “能有今天的好日子,是党和国家政策好。没有共产党的帮扶,我家可能还住在破烂的木楞房呢。”说起今天的幸福生活,雀丽军眼里含着感动的泪水。“我们生态护林员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很多还是文盲,但李大哥和其他村组干部经常组织我们学习,宣传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也教会我们如何保护好家乡的绿水青山,如何勤劳致富。” 我们和庆福村这支护林员队伍体验了一次日常巡山工作,真实的感受了一次他们巡山护林的艰辛与快乐。队伍来到一个三岔路口,通过再次交代相关注意事项后,兵分几路行进,一眨眼,其他组的护林员便消失在茫茫林海中。我们参与巡护的这条路线,山不算陡峭,但护林员们每走一步都异常小心,还不停地招呼着同行的伙伴们。 “你们原路返回吧,路还远着呢!”一个劲劝我们回去的是生态护林员蜂玉华,他曾经是全村出了名的“懒汉”和“酒鬼”,像雀丽军一样,他成了村里转变最快的人之一,家里种了四五亩药材,加上护林员补助及退耕还林、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等政策性收入,年收入6万元以上。他的两个孩子,一个上大学,一个读初中。“我一定要守好林子,盘好庄稼,好好供娃娃读书。坚决不能让下一代像我一样吃不识字的苦。”烈日下,他用手掌抹一抹额头上的汗水,笑着对我们说。 无论历经多少生活的艰难,面对过多么繁重的工作任务,像千千万万护林人一样,对他们来说,这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不值一提。他们对一草一木的情感,没有伪装,没有杂念。对肩负的每一份责任,不仅扛在肩头,还深深装进心里。白天,他们要翻越无数山岭和沟壑,经受风吹雨打,还要到几公里外轮流值守防火卡点,晚上还要走村串户搞宣传,这就是他们的生活日常。 护林员是平凡的,但他们身上坚韧执着、不图名利的人格魅力,爱林如爱家的奉献精神,每一次都深深震撼着我们。也正是一批批护林员的无私坚守,绿美维西才会真的绿,真的美,也才会更绿更美!随着林长制工作的深入推进,林草工作正发生深度变革,护林员管理也更加规范,对护林员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在各级各部门的通力协作下,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兴绿成效愈加凸显,也必将释放出更好的资源管护和治理效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