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六月,走进香格里拉市三坝乡哈巴村,红艳艳的花椒挂满了枝头,一阵阵花椒香味扑鼻而来,令人心旷神怡。 哈巴村地处哈巴雪山东南脚下,这里种植花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末时期。据史籍记载,四川汉源的花椒,在古代被称为“贡椒”,自唐代元和年间就被列为贡品,迄今已有一千多年。从四川迁徙到哈巴村的人们,也把汉源花椒的种子播种到哈巴雪山脚下。有着汉源基因的红花椒在哈巴村生根开花,结出了果粒圆大、颜色丹红、肉厚皮皱、光润亮泽的丰盛果实。 花椒是烹饪菜肴不可缺少的调料,在川菜中,更是缺花椒不可。川菜兼百味,百味麻为先,独酌或聚饮,麻是味中仙。花椒品质的好坏,是川菜地不地道的关键。而哈巴村的红花椒以其麻味厚重、馨香浓长、辛芬性温、气醇清飘受到省内外客商的青睐,因此,哈巴村花椒的价格也连年攀升。哈巴村人不断优化花椒的种苗,以提升花椒的品质,还探索出了花椒树下种植山芋和放养家禽的立体化种植养殖模式,使得连片的花椒树成为山乡的生态产业林。 沿着阡陌穿行,遇见一对正在采花椒的夫妻,男主人和我唠起了家常,他说:“花椒不仅是一味调料,还有药用功效。”尔后,我查阅了《神农本草经》,书中还真有花椒入药的记载:“主邪气咳逆,温中,逐骨节皮肤死肌,寒湿痹痛,下气。”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载有:“花椒坚齿、乌发、明目,久服好颜色,耐老、增年、健神。” 唐代学者刘子翚的《花椒》中写道:“欣忻笑口向西风,喷出元珠颗颗同。采处倒含秋露白,晒时娇映夕阳红。调浆美著骚经上,涂壁香凝汉殿中。鼎餗也应知此味,莫教姜桂独成功。”该诗不仅道出了花椒一颗一颗的样子,还道出了花椒入菜的独特风味。 “喜鹊喳喳树上叫,叫得人人心花放;哥有情来妹有意,采摘花椒上花轿。”这是哈巴村人采摘花椒时爱唱的民歌。我们能从词中感受到,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而那红满枝头的花椒,不正是火红年代的写照吗?在花椒丰收的日子里,心灵手巧的妹子总能避开花椒树上的刺矛,采下花椒装满箩筐;体格健壮的阿哥总有使不完的力气,挑起沉甸甸的箩筐,一趟又一趟往返晾晒场和花椒林之间,让花椒的芬芳弥漫整个村庄。 沉醉在采摘花椒的歌声里,不禁让我联想起明末鼓词作家贾凫西写过的一首诗:“最热不过三伏天,头戴斗笠汗透衫。颗颗美人羞赧色,针刺手麻放一边。”山里农家采摘花椒的情景跃然眼前,道出了贾凫西热爱山乡的情感,留给后人情丝缠绵的乡愁。 在哈巴村,只要有亲朋好友来访,好客的村民总会用美味的麻辣家常菜招待客人,那热气腾腾、味道独特的山乡肴馔,总会让人垂涎欲滴,食之难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