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喜欢七八月份的香格里拉,不冷也不热,一切都刚刚好。香格里拉的四季不那么分明,3300米的海拔使得这里全年无夏,昼夜温差大,“一年无四季,一天有四季”是对这里气候的最佳描述,当地人也常戏称香格里拉只有两季:一个是冬季,一个是大约在冬季。高原的春天总是姗姗来迟,草原上的花从5月份开始一茬接一茬地盛开,杜鹃花开了、格桑花开了、油菜花开了,几场雨后狼毒花也由黄色慢慢变为一片红。花开代表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换。 那天,当“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这个梗在朋友圈铺天盖地席卷而来的时候,我才知道已经立秋了。初秋总是温柔的,日间把夏天留下,日落后带来了秋风。虽然夏与秋不是那么分明,但仪式感还是要有,我们跟风喝了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我们也进入了秋天。 七、八月,几场雨过后,大山上,松林间,一朵朵野生菌破土而出。如汪曾祺笔下的文字一样:“雨季一到,诸菌皆出,空气里一片菌子的香气。”此时云南的群山,热闹非常。老人、青年、小孩齐上阵,穿梭在丛林间,寻找大自然的馈赠。云南的野生菌种类非常多,当然毒菌也多,即便年年有吃菌中毒的事件发生,但人们还是禁不住诱惑,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各种以预防野生菌中毒为主题的段子、歌曲在社交平台爆火,又警醒又好笑。“红伞伞,白杆杆,吃完一起躺板板。躺板板,睡棺棺,然后一起埋山山,埋山山哭喊喊,全村一起吃饭饭。”朗朗上口的旋律让人听了就忘不掉了。 人间七月天,最是松茸鲜。期待了一年的松茸,在松林下,沾着露水,一点一点膨胀、长大,最后钻出土壤,等着与有缘人邂逅。 每年新鲜松茸上市的时候,我都会给朋友、客栈的客人发点特产。松茸醇厚的香味会让我心情愉悦,挑选到品相好的松茸邮寄出去的时候,想到朋友、客人收到货时满意的表情,一整天的心情都会很哇塞。慢慢地,在朋友、客人的介绍下,我居然形成了稳定的松茸客户群体。然后每年的七八月就成了我最忙碌的时候了。 鲜松茸形若伞状,色泽鲜明,菌肉白嫩肥厚,质地细密,有浓郁的香气。在这个季节食用松茸进补养生,已经成为一种惯例。俗话说:“茶马古道千年事,绝味不过一松茸。”松茸不仅美味,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多种活性酶,是人参和海参都无法比拟的珍馐。 我是个特别不喜欢做饭的人,也不讲究吃。我对吃什么饭从不挑剔,简单到能吃就行,不饿不吃也行,一天吃一顿饭也可以。其实高端的东西拿给我,我也能品出个子丑寅卯来,我就是懒。我的厨艺也可想而知了,可能我做得比较好吃又拿得出手的应该就是跟松茸有关的菜了吧,因为有了松茸,就算做得很简单,味道也不会差。松茸刺身的做法最简单,挑选比较鲜嫩的松茸清洗干净,切薄片,放入冰箱冰一会儿,这样做可以锁住松茸里的水分、香气,吃起来口感更好。再摘一朵漂亮的花做一个漂亮的摆盘,一盘高大上的松茸刺身就完成了。最后根据个人口味佐以盐、酱油、芥末等,就可以大快朵颐了。生吃是最原生态、最能品味松茸原汁原味的吃法了。 酥油煎松茸,也是比较简单的一道菜。将松茸清理干净,不要切太薄,大约4到5毫米厚,平底锅小火融化酥油,放入松茸煎至两面金黄,撒少许盐或黑胡椒末即可。 我最拿手的莫过于土鸡炖松茸了,切几片腊肉把鸡肉炒得喷香,加水炖两个小时左右,然后把洗干净的松茸撕成小条放进去,文火炖10分钟左右,一锅香喷喷的松茸鸡就好了。无需过多的调料,就可以领略到大自然馈赠的天然美味。 就这样,在每个秋天,我的厨房因为松茸变得有烟火气和高大上起来。 打开手机,微信朋友圈里的松茸宴五花八门:松茸火腿炒辣椒、黄油煎松茸、松茸刺身、松茸天妇罗、松茸鸡汤、松茸火腿洋芋饭、松茸牛肉蛋羹、松茸红萝卜焖饭……经常滋滋冒着热气,香味透过手机冒出来。还有不少资深美食家晒出的松茸系列美食让人看后欲罢不能。 松茸是菌子中的贵族,也能给当地村民带来收益,给各种生鲜公司带来商机。七八月的松茸市场,热闹异常,懂的、不懂的、不懂装懂的人都在松茸市场里晃荡。仿佛这个季节不跟松茸沾点亲带点故,都对不起香格里拉市民这个称谓。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出来后,香格里拉松茸就名气大噪。这里森林植被保护完好,污染少,产出的松茸肉质饱满紧实,具有独特的香气和口感,每一口都是“此味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尝”的绝妙享受。松茸是无法用人工干预方式培植、规模化大量栽培的,所以每一朵松茸都是来之不易的大自然的恩赐。 松茸把夏与秋完美地连接在了一起,让暮夏的风里有了秋的味道。松茸的芬芳也从夏天延续到了秋天。 这个季节,想被秋天卷起,卷进温柔的秋风里,柔软的白云里,还有松茸味的拥抱里。山中何事?松花酿酒,山水煎茶,松茸飘香。我本也是槐花散落之人,满襟酒气,小池塘边跌坐看鱼,眉挑烟火过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