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朴典雅的得荣藏房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温美华 发布时间:2021-04-16 10:42:11

金沙江畔的四川得荣气候温煦被誉为高原上的“小江南”。

走进得荣,依山而建、沿河而成的村村寨寨,像散落在峡谷中的星星,点缀着群山。北边有茨巫白松、南部是古学瓦卡,西面有因都坝等小镇。大大小小的村庄矗立在山间河谷,被一方方肥田沃地环绕。桃花灼灼、麦穗金黄,村庄循四季变换的色彩形成一幅巨大的画卷。炊烟袅袅,好一派散发着人间烟火味的田园风光。

房屋是村庄的灵魂。在涉藏地区,老百姓特别看重居住环境,省吃俭用、耗尽储蓄都要盖一座心仪的房子。在乡间各村寨,最吸引人的是这里的房屋,无论是瓦卡因都坝那一字排开、井然有序的楼宇,还是茨巫白松田园边错落有致、浑然天成的寨楼,从不拘泥于地形,且把凹凸不平的山地融进了建筑的美感中。地势开阔的地方,百余户房屋疏密适度,地势狭窄处,数十家房屋紧密相依,互不遮光影响,房屋像会开口说话的物体,处处显出邻里和睦的乡村诗意。

得荣多山,山高坡陡,平地稀少。房屋大多顺坡而建,一块块稀有的平坝被利用到极致。受地势所限,房屋朝向并无更多讲究,一般面朝东方向阳处。寨子里的房屋一幢幢交错耸立在山坡上、田地边,而建房所需的石、土、木尽在山中,就地取材。

千百年以来,藏民修建藏房,基础都用石头砌成,四周主体用土墙夯砌,室内以木柱顶梁,粱柱榫头穿架、粱檩交错,房间由板壁相隔。房屋大多三层,一楼为畜圈,二楼为客厅、厨房和卧室,三楼为经堂和客房。

当地人钟情于室内装修,客厅内橱柜雕龙画凤,色彩鲜艳,家私器物摆放井井有条,地板整洁。对农户来说,火塘是房屋的灵魂,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火塘位于东面主墙一侧,居于中部。火塘上的铁三角架历史悠久,在旧社会,它相当于当地“户口本”,有了铁三角架的人家才意味着能和脚下的土地建起稳固关系。沿火塘两边依次摆放桌凳,日常家庭的喝茶吃饭或婚丧嫁娶宴请都会在客厅举行。

寨子里房屋的造型结构大体相同,但功能、技术、形象在不断提升,使用的材料也不断丰富。这些都是经过岁月积淀,经验累积后凝聚的藏族群众智慧。藏族房屋面积较大,比如客厅一般都有40平方米以上,同时藏房的窗户较大,便于采光,房屋整体冬暖夏凉,舒适性高。

得荣的藏房整体为土木结构,四面墙体用当地粘性很强的“阿嘎土”夯筑成约1米见厚的土墙,从底部向上逐层收线,楼层高约3-4米。房屋内部也全由木材架构。进门后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粗壮的木柱顶高承重,和柱体粗细相当的梁木则横陈柱顶,榫头穿透卯固。檩木用的是均匀如碗口般直径的圆木,细密地枕在主梁之上,上面铺成劈开的细木,梁檩横竖交错,环环相扣,力道均衡。地板和隔断也采用木制板材,满屋溢出木质香气。屋顶则用土夯平。宽板的楼梯和原木梯恰如其分地把三层楼房衔接起来。二楼有高约两尺的煨桑炉,美好的一天都从清晨在这里点燃柏丫祈福开始。这些房屋建筑技艺由当地匠人代代口口相传,把建筑上的力学原理和美学艺术巧妙融汇起来。“建筑是历史的纪念碑”,这里的每一座房屋都是当地悠久历史的见证物, “适用”“坚固”“美观”这世界通行的建筑三要素,在此都得到了体现。

瓦卡坝和因都坝的一些村庄在房屋建设上还博采众长,吸收了周边地区风格。有些人家的房屋楼顶搭建了青瓦色双坡式铁皮屋顶,四面首尾相衔接,飞檐气势宏伟,屋脊分水线流畅,兀自挺拔。

以往修建这样一幢房屋,往往要耗费很多时光。建房光准备木材就要好几个年头,同时还要储备好相应的粮油等物资,很多人家要准备多年才能筹齐相应的物资。等到了约定的日子,请好匠人,村中青壮年都会齐集前来帮忙。因为建房过程中繁重的体力活使男人在家里地位很高,突出表现在火塘左方的主宾位上。火塘右侧,则是靠近摆放水缸及器皿的次座,方便女主人烧茶煮食。

得荣紫外线强,当地都给土墙表面涂上白色颜料,一来保护墙体不受损,同时也使房屋的颜色和蔚蓝的天空,碧绿的田野相互映衬。

在当地,每家院内都有一座叫“崩瓦”的小木屋紧靠房屋。“崩瓦”四周用圆木嵌牢,房顶铺上细木后盖上泥土,通风保湿、十分牢固。存放粮食、牛奶、酥油,蚊蝇不侵、鲜香不减。

当地的房屋一般都不上锁,就算系锁,主人也不会随身带走钥匙。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是这里民风的真实写照。

当地气候温和,人们喜欢在院子内种植花草,亲近自然。菊花、三角梅、炮仗花锦团簇拥。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在其《幸福的建筑》一书中写道:“建筑能够开口说话,它说的是民主与贵族、开放或傲慢、欢迎或威胁,对未来的同情或对过往的渴望。材料和颜色是如此意味深长,一幢建筑的主面也可以自然讲述一个国家如何统治,其外交政策采取何种原则,政治以及道德理念完全可以写入窗框和门把手”。品味大师的经典语录,行走在错落有致、干净整洁的村寨,房屋雄峻挺拔,房内装修或富丽堂皇,或古朴典雅。匠人们不用绘图、不用机械,全凭系于心脑炉火纯青的技艺和勤劳的双手修建起的一幢幢房屋,令人叹为观止。

责任编辑:泽仁拉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