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格里拉市尼西乡有个叫“汤满”的村寨。“汤满”一词源于当地藏语,“汤”即坝子的意思,“满”是小的意思。当你来到这个村寨时,这才发现汤满根本不是什么小坝子,不过相对于陡峭的山脉地形,汤满村所在地要显得平缓很多。 我最初认识“汤满”这个名字是上世纪70年代中期,那时我刚中学毕业,到了县城附近的农村当知青。一天生产队召集会议,说上级要求队里安排3名劳力去参加汤满河电站建设。那时汤满河电站,是全州在建的最大水电工程,农村青年都踊跃报名去参加建设。尽管那时公社和大队没安排我们知青去电站工地,但“汤满”一词已深深留在了我的脑海里。 我第一次到汤满村是1979年7月,那时我已经结束了知青生活,在县农机培训站工作。那时我刚取得大型拖拉机驾照,尽管还在实习期间,站长却要我单独驾车带他到汤满村。站长说:“这一来是看你的长途驾车技能,为你今后担任教员做准备。二来要买两头猪回到站里饲养,好改善站里职工生活。”我愉快地接受了任务。站长本人是汤满村人,我想他让我开拖拉机回村,也是对我的信任。 第二天一早,我驾驶着“铁牛55”拖拉机出发了,那时县城到汤满村有近50公里的路程,走了37公里的国道砂石路后,便进入一条蜿蜒曲折的土路。站长这才对我说:“这条路是建汤满河电站时修筑的,电站建成后却疏于管理和养护,现在这路已经不成样子了。” 由于刚经过连续几天的大雨侵袭,这一路上都是坑坑洼洼,有的地方还有塌方。我只好放慢车速,让拖拉机在湿滑弯多的路上爬行。一位赶毛驴的老人遇见我们时说:“这条路已经有十来天没车通行了。你们可要小心啊。”但也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吧?我们穿行过了密林陡坡,一路都是有惊无险。当然这还得力于我驾驶的是大马力拖拉机,中午时分我们便到达了汤满村。 汤满村与我当知青时生活的藏族农村不同,虽然气候条件比县城周边要好,但没有大片的农田和宽阔的草场。村里人用热情的语言向我们打招呼,村寨秀丽、村民贫困是我对汤满村的最初印象。进到站长家里,他们一家人又惊又喜,站长夫人有些措手不及,她用藏语说:“你怎么带个汉人回来的?咱家拿什么招待人家呢?”站长只好说:“人家小殷当过知青,懂藏语的。咱家里有什么吃的都行。” 看来站长的家境很寒苦,煮了一锅洋芋汤,为了使汤汁里有点油味,便敲开了几个核桃,把核桃米捣碎后放进锅里。站长对我说:“汤满村自然条件差,集体化又制约了生产发展,看来要搞包产到户了,以后的日子会慢慢好起来。” 第二天一早,我们载着买好的两头仔猪准备出发,而村头上已有十多个人等候在路口,他们都是准备搭乘我的拖拉机进城的。本来拖拉机车斗是严禁载人的,但我抵不住村里人的一再央求,只好冒着可能被扣证的风险,载着他们走出了汤满村。没想到自打这次离开汤满村后,竟成了我和汤满村30多年的阔别。几年过后我也告别了拖拉机驾驶工作。 2013年的春节后,正值春暖花开。我和单位同事一行驱车到德钦县拖顶乡调研工作途中,经过汤满河水源地时,我便说起当年到汤满村的情形。于是开车的年轻人提出:“咱们把车先开到汤满村看看好吗?”我说:“好啊。到村子里溜上一圈再走。”车到了汤满村,但见一束束桃花映衬着一幢幢彩钢瓦屋顶的藏式新房。村里很多人聚集在球场开会。见我们的车停下,村委领导便迎了上来,向我们询问进村事由。我向他们说明了来意。村总支书听后说:“我们正在组织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坚信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汤满村的面貌将发生新的变化。” 去年9月,已经退休的我和老伴从昆明回到香格里拉,女儿告诉我说:“现在的汤满村变化很大,那里的人在大田里种满了葵花,很漂亮的,我带你们去看看吧。”于是,女儿驾车带着我们上路前行,到汤满村的公路早已是柏油大道了,我们一路顺风到达了这个秀美村庄,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让我眼睛一亮,见村子里连接农户家的道路都变成了水泥路,花前柳下是一幢幢崭新的藏式楼阁,好似古老村庄披上了节日的盛装。 我为汤满村的变化而高兴,于是带着喜悦的心情走进了满园芬芳的葵花地。但见千万朵葵花竞相绽放,低吟的蜜蜂和翻飞的蝴蝶,伴我们欣赏着田园风光。可村里人对我们说:“你们来晚了,现在葵花已过了盛开期,进入到了籽粒灌浆期,所以花朵有些低垂了。早一个月来,村里景色比这漂亮,来观光的游客也很多。” 乡村的气息让人神清气爽,走出田垄我打算去当年的老站长家看看,但村里人告诉我说:“老站长早已去世了,现在是他们孙女当家。”我这才反应过来,我驾车到汤满村已是40年前的事了。而如今的汤满村已是今非昔比、物是人非。 我们选择了一家窗明几净的“农家餐馆”就餐歇息,当店里的当家菜——“尼西土锅鸡”摆上餐桌时,店老板便打开了话匣子,他对我说:“近些年来,在脱贫攻坚战中,勤劳的汤满村人努力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发展生态养殖和无公害种植产业使村里人得到实惠。如今村里人看病就医有保障、孩子上学不用愁、老人养老有保险金,这还真是千好万好不如党的领导好。这样好的日子过去做梦都不曾想到过。” 是啊,从汤满村往上看,国道214新线香格里拉至德钦的二级公路正从汤满村山腰飞过;往下看,途经汤满村山脚下的香格里拉西景线上车水马龙。交通环境的改善和移动通讯的畅通,拉近了城乡距离,改善了汤满村与外界联系的信息渠道,使富裕起来的村民享受着快捷方便的生活,品味着时光的美好幸福。难怪现在汤满村家家户户都有了汽车,中青年人个个都能开车上路,宽带上网和看电视已不再是村里人的时髦,他们用上了智能手机,可进行扫码支付和微信聊天,让人感觉不到这是个偏远的山村,印证出了一个时代的华美嬗变。 就在炊烟袅袅的美景中,忽然一曲“尼西情舞”的乐声传来。店老板说:“村里要组织歌舞表演,你们去看看吧。”我们带着那喜悦的恋歌返程。激情未尽的我,回到家写下了一首《汤满小记》的打油诗:“前天来到汤满村,悦耳马铃多清脆,赶着毛驴卖毛桃,阿爸进城把家归。昨天来到汤满村,脱贫攻坚响春雷,红旗招展映彩霞,花开田园尽朝晖。今天来到汤满村,村容整洁面貌新,舞姿翩跹歌不断,汽车载着笑声飞。明天再到汤满村,普天同庆风光美,跨越发展促和谐,幸福路上向前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