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家人的歌声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殷著虹 发布时间:2020-06-09 09:25:19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在香格里拉市尼史坝子的布伦村里当知青。尼史坝子是一片草原,散落着许多藏族村庄。布伦村坐落在石卡雪山下的纳帕海湖畔。我在这依山傍水的村庄里生活了3年多,每天都是在歌声中度过的。以至于藏族人家的歌声根植在我的记忆,如今当我再见石卡雪山和纳帕海,那歌声似乎就在我的耳畔回响,那场景一如雪山草原的美丽风光。

那时我们知青每天迎着太阳走出村外,而藏族人家的歌声就像阳光一样照亮了田野。直到我们将要收工时,那歌声伴着霞光飞舞,引领我们走向炊烟袅袅的村庄。我不知道藏族人家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歌?他们日复一日地歌唱,每天从村里唱到村外,每首歌都牵动着人心。对此,他们对我说:“不同的劳动活,要唱不同的歌;不同的情景下,要唱不同的调。”

真是如此,初春才开始,田野里一片荒芜。勤劳的藏家人带领我们把堆肥撒向田野。在来来回回背肥、散肥的路途,他们婉转的歌声表达出不辍劳作、祈盼丰收的愿景,充满对春天的希望。在歌声中,冰凝的冻土被敲碎了,犁铧划开了春天的土地,希望的种子播进了田园,禾苗在歌声中沐浴着雨露。之后,春天的帷幕已经拉开,他们的歌声随季节而蓬勃旺盛,声声不息唱遍了原野。地里的青稞在歌声中成长、拔节,希望也在歌声中抽穗、扬花。秋收过后,他们的歌声也随收获的庄稼一起,粒粒装满了粮仓。

身临其境于放歌的年月,也让我渐渐领悟出藏家人的歌声不仅是劳动的号子,更是抒发情怀和倾吐衷肠的心语。他们的歌声唱出了崭新的日月,唱出了丰收的愉悦和劳动的欢乐,更唱出了美丽的畅想和幸福的憧憬。所以,在旖旎的牧场,他们的歌声伴随草长莺飞;在起伏的山峦,他们的歌声唱出万木葱翠;而在宁静的湖畔,他们的歌声迎来了甜美的爱情……可以说他们的歌声无处不在,唱出了他们五彩斑斓的生活。

记得我们刚到村里时,村里为我们举办欢迎会。为此我们做好了准备,轮到我们演唱时,我们唱《革命知识青年之歌》,而当我们这边:“广阔的大地是我们最好的课堂,贫下中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革命的知识青年,在三大革命中百炼成钢……”的歌声刚落,村里青年人那边立刻唱起了:“来咪索索列拉(‘来咪索索’即音符,‘列拉’是‘容易’的意思),知识青年到农村,广阔天地纳里朵(‘纳里朵’是‘实际行动’的意思)……”他们那精妙的韵律和信手拈来的歌词还真让我们出乎意料,似乎是在证明拿锄头把的人比拿笔杆子的人更有歌唱的天赋。

那时的村里人很喜欢带有藏族艺术风格的《北京有个金太阳》《毛主席的光辉》《美丽的迪庆高原》等歌曲。但也许这些歌曲大都缺乏藏语歌词,所以在表达自己内心情感时,村里人还更钟情当地的锅庄曲、民间小调、山歌等等。这类歌曲有的有固定歌词,有的得靠歌手按照音乐节奏即兴填上新词。那时仿佛村里的人个个都是歌手,而嗓音好、更有歌唱天赋的人被村里人追捧为“歌王”,歌王们会在村里重大活动中领唱或独唱,那些带着真情实感的歌声,还真叫人回味无穷。

记得那时村里有位名叫知诗的中年人,他们夫妇都是村里的歌王。知诗是生产队干部,平时不显山露水的他,每逢村里人家结婚办事时,他都要尽兴歌唱,他的嗓音不仅让人羡慕,更重要的是他的歌声能唱得客人们喜笑颜开,也能唱得新郎、新娘痛哭流涕。而他夫人卓玛的嗓音更是优美,只要受到邀请,她便左手托腮唱出一段音域宽广、曲调悠长的山歌。那时人们在聆听歌王的歌声时,可以说是全神贯注,人们在欣赏优美嗓音的同时,更在乎去领会歌词内容。就因为歌曲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反映出藏族人家的故事、传说和哲理等等,所以唱歌成了人们情感的寄托。

看到藏族人家热衷于唱藏歌,可我却苦于藏语水平低,难以融入他们。于是我请教会讲汉语的人帮我翻译歌词,哪知他们翻译过来的都成了大白话,怎么也打动不了人心。那时我才懂得翻译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有深厚的文化功底。之后我在村里人的帮助下,试着翻译过一些简单锅庄或民歌的歌词大意。其中有那么几首还真让我喜爱:“瓷碗砸碎了是白的,牛奶泼出去是白的,不死思想是白的(意为:思想纯洁),死了骨头是白的(意为:灵魂纯洁)……”反映的是一种虔诚信念和表里如一的思想品格。而“唱一首、唱两首、唱了三首想家乡;走一步、走两步、走了三步想情人……”则是一首爱情的歌谣。还有“孔雀很美丽,鸽子很羡慕,羡慕它那美丽的羽毛……”表达的是审美观点和吉祥祝愿。

由此见得,藏族人家的歌曲风格多样、内涵丰富,它们像草原上的花朵那样异彩纷呈。而草原上的花也有开败的时候,藏家人的歌声却是常唱常新。他们的歌曲不仅融入现实生活,更观照了他们的精神境界,充盈着藏族人家的艺术财富。所以,他们用歌声编织爱情,用歌声构筑家园,用真诚和质朴传递喜怒哀乐,用高亢和欢畅换来丰衣足食。也就在年年岁岁的歌声中,藏族人家不仅热衷于在歌声中聚会,在歌声中欢舞,更乐于在歌声中耕耘和放牧。所以在那每天余音绕梁的生活中,藏家人的歌声也让村庄里呈现出和谐安康、祥和如意的氛围。

“没有雪山上的源泉,便没有纳帕海的波浪;没有草原上的春风,就没有酥油茶的飘香……”是那时响遏行云的一首山歌,富有哲理的歌词里充满着深情祝福。当时淳朴的村里人还把藏族民歌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产生出很多歌颂党和社会主义的新歌。“金色太阳呀姆哩、呀姆哩,翻身农奴心向党呀姆哩,鼓足干劲促生产呀呀,呀姆哩,幸福生活呀姆哩、呀姆哩……”这首乡土气息浓郁的《呀姆哩(藏语好的意思)》就是那时新编的民歌之一。记得那年公社举行文艺调演,这首歌受到了表彰,很快传遍了各个村庄。而村里人却说:“心里有着千首歌,嘴巴才能唱好一支曲。”

而今,当我为寻访那悠扬悦耳的藏族民歌,再次来到布伦村时,只可惜老一辈的歌王已经仙逝,而村里年轻一代却没人能唱出当年泥土芬芳的味道,相比传统藏族民歌,年轻人似乎偏爱经过加工改编的现代歌曲,也还喜欢流行歌曲。在传统文化受到现代文化冲击的当下,让人欣喜的是,民歌和锅庄歌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保护,村里人说:“现在生活富裕了,村里经常举办民歌赛和锅庄表演,很多民歌正在经过整理,重新传唱当中……”


责任编辑:王瑄怡

上一篇:那些花儿那些事

下一篇:金江“老大”